04:达人秀/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访2013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复旦大学博士生仰志斌
     
2014年03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男学霸”爱上了“女学霸”
——访2013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复旦大学博士生仰志斌
陈曦
①“学霸”也有卖萌时
②实验室是仰志斌的“第二个家”
③脱去实验室工作服,“学霸”是个运动少年
■仰志斌和女友牵手七年即将步入婚姻殿堂
  陈曦(复旦大学)

  人物档案

  仰志斌 28岁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2012级博士生

  ■2009年加入复旦大学彭慧胜课题组,主攻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迄今发表SCI学术论文4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4项,其中6项专利已获授权。

  ■2012年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复旦“学术之星”;2013年获巴斯夫-先进材料院士奖、世界材料研究学会优秀博士生奖(亚洲唯一获奖者)。

  ■2013年12月,仰志斌亮相复旦大学奖学金颁奖典礼,被媒体报道为“复旦四大学霸”之一,被誉为“含金量最高”的“学术达人”。

  ■今年3月,他被评为2013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

  2014年3月,上海,复旦大学江湾校区。 

  见到仰志斌的过程有些曲折。约好的采访地点,是他实验室所在的先进材料楼,坐落于江湾校区最东北一隅。风很大,周围的教学楼外墙还在施工,在长满荒草的工地间寻路而行,几次走错方向。待最终见到他,已经比约定时间迟了15分钟。楼前的保安大叔嗓门很大:“找仰志斌的吧?他早在这里等了!”而仰志斌谦和地笑着,瘦,高,穿的是牛仔裤和深蓝色外套,频频跟进出大楼的老师同学们点头打招呼。 

  爱打篮球的科研“朝圣者” 

  自2009年考研进入复旦大学后,仰志斌在科研路上所有的探索与突破,都是在这个尚未竣工、仅有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与先进材料实验室进驻的校区内完成的。“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学习和研究,会因为远离繁华而全心钻研,还是会因为缺乏竞争而被淘汰?”刚来到江湾校区的仰志斌曾在自己的人人网主页上,写下过这样的迷茫。 

  5年来,他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这道偏僻的选择题。 

  “白天一直待在实验室里,除了做实验,就是在电脑面前刷刷网页;如果无聊,就会跟实验室的同学聊聊天;晚上回寝室,如果时间还早,会看小说。我比较喜欢看科幻小说。”这是仰志斌典型的一天。“其实我们江湾这边比较无聊,娱乐的场所很少。”他笑着补充说,但并不是抱怨的语气。相反,“偏远的环境,较少的诱惑,确实有助于我们专心搞科研。” 

  在这样的环境里,来自学校或导师的硬性管理要求并不多。硕士生或博士生要上的课程很少,大部分时间由自己掌控。高年级的学生需要自己去找课题项目,与导师讨论其可行性、重要性、价值性后,所有操作均由学生独自完成。 

  做实验前,学生需要向实验室预约借用仪器——除此以外,实验室没有规定任何出勤的时间点,“全靠自觉吧”。仰志斌讲来风轻云淡,只字不提学习生活的艰苦和枯燥。这个曾经的校篮球队员、为打球扭伤过腰的健身爱好者,每周只能腾出半天时间来打篮球。不难想象,在剩余时间里,他是如何醉心于科研世界。在这个“因为喜欢”而不觉枯燥乏味的领域里,他自称“朝圣者”,需要信仰,需要汗水,需要专注。 

  “自由而散漫”的儿提时代 

  1986年,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个小镇。 

  仰志斌出生,父母都是生意人,因为工作繁忙,他由爷爷奶奶带大。又因为是家中独子,管束不足,宠爱有余。 

  回忆起童年时光,仰志斌笑言“很爱玩”。“我上的小学,你肯定想象不到。整所学校只有两个老师,一个老师就要同时教3个年级。先给一年级讲课,然后让他们写作业,再给二年级讲,布置作业,再给三年级上课……而且3个年级其实是坐在同一间教室里,3排位子,就3个年级。”仰志斌自己也有些忍俊不禁,“挺有意思的”。 

  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小志斌有了更多发现爱好的选择自由。小学毕业后,他进入湖州市含山中学,因为“离家近”。他回到父母身边,但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父母还是很忙,对他的学业从不多加管束,对他的成绩也没什么要求。“母亲会叮嘱我‘好好读书’。”这是父母关于儿子学习的唯一教诲。 

  “自由而散漫”的儿提时代,在初中时戛然而止。仰志斌接触了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他惊喜地发现了兴趣所在。于是渐渐收起爱玩的性子,学习开始有了动力与激情。那时的他还想不到,自幼形成的“自觉”性格,已经为他的人生积攒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助他在自由的环境里律己上进;他也没想到,这种源于感兴趣的激情,会从彼时起,一直伴随他至今日,冥冥之中决定了他今后的路。 

  选理科“因为文科实在太烂” 

  2003年,浙江省湖州市,湖州中学。 

  这是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初中时喜欢理科,成绩还不错,考进了湖州中学。”在这所实行住宿制的重点高中里,仰志斌才第一次受到来自外界的比较“严格”的学习管理。 

  身边同学都是佼佼者,学习氛围自然好。仰志斌像是习惯了自我攀援的常青藤,突然有了可供附着的长杆,更加茁壮地向上生长。 

  和许多典型的“理科男”一样,他对理科有着天然的热爱,却为要死记硬背的文科头疼不已。于是,文理分科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科。“不是因为喜欢理科……而是因为文科实在太烂”,仰志斌少有地吐槽,“因为那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挺多,导致最后文科作业我一律不写,只做理科题,所以文科学不好。” 

  他倒没有为此增添过多烦恼。“我觉得有的人在学文科方面是有天赋的,他们背古文很厉害,我就算花上比他们多两倍的时间,也背不熟。”到最后,他索性“破罐子破摔”,语文考卷上凡是要求默写文言文或古诗词的,他全部放弃——要把3年内该背的东西都背下来,顶多也就多拿10分,他觉得“不值得”。他愿意在某些方面坦然面对自身的不足。

  所以即使面对“语文英语都不理想”的高考成绩,他也从来没有动过“复读”的念头。仰志斌最终考入华东理工大学物理系,其实他原本想考浙江大学,理由一如当年选择初中,还是“离家近”。他对自己没有太多苛求,中学成绩不错,稳定在班里前五名,也不想去争第一;高考前听说有同学托关系参加名牌大学的“特训夏令营”,直接拿到50分的高考加分,他也没什么感觉。“我的心态比较好,”仰志斌说,“顺其自然。” 

  (下转5版)

  (上接4版)

  “网吧通宵打游戏算疯狂吗?”

  2006年,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和多数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同学一样,一下子多出来那么多奢侈的自由时光,仰志斌有一些不知所措。“在静静的黑夜中,一个人躺在草坪上,闭上眼睛,用心体悟着周围的一切……觉得身边的每个人都不简单,他们都承载着一些人的期望,或一个家庭,或一个乡村,或一个小镇……他们就像背着一个个倒立的金字塔在沙漠中行走着,有的人累了,他们停了下来,有的人迷失了方向,他们坐了下来,有的人……难道他们错了吗?还是这个世界已经畸形了呢?”这是仰志斌2007年在人人网上的状态。 

  现在的他,早已忘记当年缘何会引发那般感慨。他只记得,自己大学里还是热衷打篮球;加入了旱冰社团,“一群人穿着旱冰鞋,在校园里穿梭而过的情景,很拉风”;他还喜欢上了下五子棋,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夺得校级比赛亚军,在市级比赛却止步十六强,后来经高手指点,买了本棋谱,但最终因为“身边下五子棋的人太少”而不了了之;他住在华理位于徐汇的旧校区里,一个寝室住7个人,拥挤却热闹,哥们之间感情很好。每晚“寝室夜谈”,大家经常互开玩笑,也会讨论时事政治,“猜测事件背后的真实情况和幕后黑手……”被问到“大学里干过的最疯狂的事情”,他想了半天,问:“到学校旁边的网吧通宵打游戏算吗?”

  我不算浪漫,她才是“学霸”

  在异乡的大学校园里,仰志斌收获了一段简单而美好的恋情。 

  仰志斌和女友是高中同学,但那时没谈恋爱,“还只是同学”。高考间接当了一次“月老”——两个湖州老乡一同考入了华东理工大学。 

  女朋友读的是法学专业,但因为同乡校友的关系,他俩经常相约一起去自习。到大二时,便顺理成章地牵手走到一起。“我不算是特别浪漫的男朋友吧,我们一起自习、看看电影,或者只是在校园里面逛一逛。”谈到女友,仰志斌的语气变得格外温柔。 

  “她的成绩特别好,大学4年里,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我当时还经常跟她打赌,大家拿出所有课的成绩,比一比最高的单门课,看谁更高——因为我知道比总分肯定比不过她,即使这样,也老是她赢。”仰志斌毫不吝啬对女友的赞美,“她才是真正的‘学霸’。” 

  大学4年里,仰志斌从来没有想过要出国交流,因为“她没有出国的打算”;到了大四,仰志斌没有怎么纠结,就决定考研,因为“她成绩好,被直接保送直升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现如今,走过七年的恋情也即将修成正果。在仰志斌人人网主页的相册里,他身着西装,潇洒帅气;而她婚纱曳地,小鸟依人。 

  先出国深造,再回来教书 

  2009年,上海,复旦大学江湾校区。 

  仰志斌最早的考研目标,是复旦大学物理系,但“报考物理系的人特别多”。恰好那年复旦新建了先进材料实验室,恰需招生,仰志斌在物理系面试时被导师彭慧胜一眼“相中”,转去了新成立的实验室。 

  “可能……是觉得我比较认真吧。”说起邂逅恩师的过程,仰志斌回忆说,自己在本科不是“绩点狂人”,“只有3.4左右”。在与彭慧胜的相互了解中,他对老师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老师也欣赏他的踏实认真,两人一拍即合。 

  从应用物理转向高分子化学,他足足花了一年才入门。“但彭老师从来不‘嫌弃’我。”仰志斌满怀感激地说,“他擅长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像我这样,一开始什么实验都不会做,却经常能得到‘做得不错’的鼓励。” 

  2010年他还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狂啃课本,为弄懂老师讲的基本概念而恶补基础知识;2011年的他,却已完成了第一篇硕士论文《热处理对碳纳米管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上。自此,芝麻开花节节高,他收获众多科研奖项与荣誉,免不了会被媒体追逐;而他,依然平静。2007年大二时,他在人人网上留言勉励自己:“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有好友在状态下回复:“你不是一直这样么?” 

  许多媒体约访,被他婉言拒绝;一些公司主动打来电话,想聘他,也被一一谢绝。如今忙着准备毕业论文的他,对前途已有明确规划。他希望在国外找到合适的博士后职位,深造以后再回国,“当一名大学教师,继续做科研,是不错的选择。” 

  小时候一直喜欢的科幻小说,给了仰志斌最初的关于科学研究的“神圣的梦想”;十多年来对梦想的专注,推动他将“科幻”变为“现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辩论会/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达人秀/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心灵屋/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创业说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2版:网上游/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未名园
   第14版:穷游经/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畅聊吧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男学霸”爱上了“女学霸”
大学生版达人秀/大学城04“男学霸”爱上了“女学霸” 2014-03-26 2 2014年03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