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中提到的“棋子”,就是指围棋。围棋起源于中国,是一项非常考验脑力的对弈游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
围棋的规则看似简单,可以概括为简短的几句话:围棋使用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棋盘上有纵横各19条直线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黑先白后,棋子走在交叉点上,双方交替行棋,落子后不能移动,以围地多者为胜。抢夺地盘看似简单,可得耗费不少脑力,需要很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对全局观的要求也很高。
虽然围棋颜色单调,只有黑白二色,但其强大策略性散发出来的迷人色彩,得到了许多大学生朋友的喜爱。这不,我们建桥学院的围棋选修课一开选,就迅速被抢光了。
金牌教练逐一点拨
这门课程的主讲老师是曹培林。他是上海著名围棋教练,同时主讲围棋教练员班和围棋裁判员班,是上海知名围棋培训品牌学院“建桥围棋·同雅堂”的金牌教练。
围棋课是一门理论和实战相结合的课,曹老师会先介绍专业术语,像“尖、长、并、飞、跳……”然后把这些难懂的名词在棋盘上摆出来,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边摆还会边说“金角、银边、草肚皮”。接下来,就是让大家有些提心吊胆的时刻,曹老师会点名叫同学上去摆棋,摆错的同学难免……其实曹老师很和蔼,也不会有什么惩罚。
学围棋最重要的,是实战演练,所以曹老师会留下大半节课时间,给同学们两两对练。下棋的时候,同学们各有各的表情和动作,有面带微笑的,有转头看别人下棋的,有冥思苦想的,还有抬头看天花板的……在同学们对弈的过程中,曹老师会逐一点拨,告诉他们棋局的好坏,下一步棋如何落子会更好。
同龄高手有问必答
在教室里教棋的,不止曹老师一个,还有几个年轻的大学生——左手拿扇子,右手拿剑,带着帽子,背着雨伞,别看小徐同学装扮奇怪,他可是业余围棋二段高手。相对于这位哥哥的霸气,其他几个小教练就低调得多。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非常友好,非常热心。大家有些问题不太好意思问资深的曹老师,而这些年龄相仿的高手帮上了大忙,个个都能做到有问必答。大家问一些比较幼稚的问题时,就不会显得那么尴尬了。
曹培林老师十分体贴学生,他知道这几位受过专业训练的同学,平时练棋的时间是这个课程的成千上万倍,就为他们提供了免修的政策。谁知,这些高手没有一位离开教室的,都坚守在棋室里,助曹老师一臂之力。
课外奖励:接触名人
建桥学院围棋课有今天的人气和名气,最应该感谢董事长周星增。他是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上海围棋协会主席,在2008年创办了建桥围棋进修学院。此外,他创办了“建桥杯”中国女子围棋公开赛,并连续举办10届,这项比赛捧红过王晨星等多位女棋手。他还接办“建桥杯”中国围棋新人王赛,今年3月初已举办第21届。还有上海浦东新区的“建桥杯”围棋赛、温州市棋王赛、乐清市围棋名人赛等。
上学期,上海书城举办了“棋韵”建桥杯十周年新书签售会,书作者正是周星增。建桥学院众多热爱围棋的小伙伴们也因此沾了光,不仅每人获赠此书,还能进书城参加签售会,与围棋名人近距离接触。
出席签售会的有围棋史上第一个女子九段棋手芮乃伟,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原中国棋院院长、八段棋手王汝南,90后五段女棋手王晨星等,上海的围棋世界冠军常昊也亲临现场。这真的是赚大了。建桥学院一位传播学的老师说,跟着周董,以后还能见到聂卫平呢。
棋社就在教室隔壁
围棋课结束后,大家就四散而去吗?不对,同学们又纷纷走去隔壁的教室,那里是建桥棋社,棋类活动的开始时间,正好是围棋课的结束时间。
棋社里摆满了各类比赛得奖的奖杯,大多数是围棋的。社长是业余一段,酷爱围棋,带领围棋队多次外出打比赛,却是队中棋力较弱的。手下几位男棋手,棋力真的是一个比一个牛啊:一个业余五段,好几个业余四段。他们聚在一起下棋,简直就是看不懂的节奏。
不一会儿,棋社里就挤满了学生,社长告诉我,竟超过300人。小小的棋社根本就容纳不下那么多人,于是旁边的那些空教室就变成了“棋社分社”。
我们学校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智力运动会,冠军奖金达1000元,周星增董事长会出席,场面之隆重,一点也不亚于新年晚会。
围棋蕴含着汉文化的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与文明。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再流传到欧美各国。但到19世纪中叶,日本的围棋水平赶超中国,并在其后的100年间,将中国远远抛在身后。近些年来,我国涌现出多位90后世界冠军,在中日韩三国的竞争中,再次处于领先地位。
围棋是中国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责任将它发扬光大。这门有趣的围棋选修课,是一个不错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