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一所中学的学生在军训时与教官发生肢体冲突;四川一男生军训期间突然病亡;北京一学生军训时遭教官掌掴……近日,一条条关于军训的意外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引起了全社会对于军训制度的讨论。
不少大一新生的大学生活,正是从站军姿、踢正步开始,“军训”也成为新生们开学前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军训真的令人恐惧吗?高校军训制度是否应该调整?时代在变,这项传统制度是否也应该与时俱进?
军训是否还有意义?
老生:大学生活的难忘回忆
蚂蚁aNt:大一军训时,每天的内容就是踢正步、练站姿,每天晒得要命,而且特别累,半个月军训下来,大部分人都黑了不少。虽然训练的时候特别辛苦,但是回忆起来却很开心。我们班的新同学就是靠军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家一起受苦、受累,又一起拉歌、逗教官。军训前彼此素不相识的同学,军训刚结束就打成了一片。现在想起那段时光,还是特别怀念。
卡皇的小除号:快毕业了,想想大学里最难忘的事情,军训一定是其中之一。军训时,因为一个人的错误可能会影响全连受罚,所以每一个同学都不敢轻易犯错。我的大学生活是由军训开启的,军训前害怕,军训时痛苦,但军训后很难忘。送教官时,许多同学都哭了。
新生:十几天就能磨练意志?
耐耐:楼上的学长学姐自己都说了,军训的时候很辛苦、很难熬。至于美好回忆,都是经历后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特别辛苦,军训还会这么难忘吗?哪怕没有军训,我们的大学生活难道就没有其他令人难忘的回忆吗?
虾童鞋:军训的内容无非就是踢正步、练站姿、跑步,训练内容单调枯燥。反复操练,只会让人感到无聊和劳累。至于磨练意志品质的说法,难道意志品质是能靠十几天的军训突击出来的吗?军训,只不过是让我们这些新生“黑了皮肤,白了牙齿”。等到全校开学上课的时候,哪些人是新生,哪些人是老生,一眼就看出来了!最黑的那些,就是新生呗!
兔达达:军训时练习站军姿,一站就是一个小时,汗珠不停地往下淌,一动也不能动。实在忍不住动一下,自己受罚也就算了,还要连累全连一起陪我受罚,那种感觉简直糟透了!更何况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四肢协调能力都不一样,用统一标准去要求不同的人,这种方式合适吗?
辅导员:冲突源自简单粗暴
川流不息:我是一名大学的辅导员。在我看来,军训制度已经存在多年,本身是合理的。新生对军训的抵触情绪,大多源于少数教官简单粗暴的训练方式。就好像教师平时的上课方式如果不合理,也会引起学生反弹。现今的学生,大多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平时比较受宠,再加上高考后一个暑假的休养,大多体力不足。学生们的个性往往又很强,如果教官对学员的要求过于严格,指导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例如打手、当面辱骂等,极易产生冲突。
军训形式是否要改变?
超八成高校只练“老三样”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和《中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军训教学的内容包括武器射击、单兵战术、战伤救护、军兵种知识、行军、野营灯内容。但调查显示,80%以上的高校把军训安排在校内,训练内容受学校条件所限,简化成了“老三样”——叠被子、站军姿、踢正步。
虾童鞋:我们学校的军训内容,由于教官不方便进女生寝室,直接简化成了站军姿、踢正步,站军姿、踢正步……整整15天,除了这两件事,别的基本什么都没干,能不乏味吗?
听完军事讲座,睡倒一片
卡皇的小除号:我觉得高校军训的内容确实需要改变。我们学校除了“叠被子、站军姿、踢正步”这老三样外,还安排了军事知识讲座,但讲座内容实在……就是把所有人拉到不同的教室,通过电视直播,听教官讲解解放军军衔等知识。一开始的时候,教官还会明确要求我们坐正,但一个小时后,教室里趴倒一大片。估计连教官自己也觉得无聊,就不阻止我们了。其实我们学校就在东海边,教官也来自东海舰队,现在海洋问题这么热,为什么不能请教官结合时事,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分析一下海洋问题呢?如果有可能的话,组织大家去参观一下军舰,不是更能直观地理解军事知识吗?
期待训练方式更活泼多样
没开始的自由(教官):我是一名教官,那一段经历至今令我难忘。一开始,学生们踢正步踢得东倒西歪,到最后检阅时整齐划一,的确让我很有成就感。但是,这种只有站军姿、踢正步的训练方式,对我们教官来说也是一种考验。训练期间,许多教官的嗓子都喊哑了,不少教官还因为示范踢正步,脚上长出了水泡。其实,我们也希望和学生打成一片,加入更活泼更多样的训练方式。
军训翻花样,“订制”受欢迎
上海部分高校今年的军训内容除了“老三样”,增加了不少升级版“订制”内容。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增加了防身技能、逃生训练和医疗救护等内容,受到了新生的喜爱。由于今年暑假期间全国发生多起女大学生遇害事件,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工技大的军训内容还特别增加了“女子防身术”。
“除了一些基本的防卫动作,教官还教了我们不少自我保护小技巧,感觉真的很实用。”工技大的小夏同学在上完课后还兴趣盎然,主动追着教官加课。不少上过防身术课的学生在课后也和小夏有相似的感受。
上海政法学院教学楼前的广场则在军训期间成为了真人CS战场,这是上政首次在军训中纳入真人CS反恐演练,也同样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学校军训的前世今生
清朝:颁布《教育要旨》
1894年甲午战争的惨败,举国上下意识到“强兵尚武”的重要性。在康有为、蔡锷、蒋百里等人提出“军国民”教育重要性的情况下,清政府颁布了《教育要旨》,明确提出了学校军训的方法。
民国:每年暑假训三周
民国时期推出童子军军事训练制度,对训练内容和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每年暑假期间,各校学生都要连续接受三周的严格训练,大学的军训都在第一学年举行,每周3小时。军训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重训,不及格不得毕业,高中军训不合格者不得报考大学。
建国后:《兵役法》颁布
1955年,我国颁布第一部《兵役法》,第一次从法律上对大学生、高中生军事训练做出规定。同年冬天,我国在几所学校试点军训,随后在全国范围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