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名片:
程亮,青年导演创作团队每年监制、出品数十部商业、原创微电影,并担任原作版权投资基金的制片人,代表作《霞飞路》、《宅男电台》。
汪远和程亮都是当今影视圈的佼佼者,电影是心中梦想。但很多年轻人会把汪远看作自己的偶像,而把程亮当成他们的师兄。这与成就无关,而是程亮他的事业重心正是我们大学时期最火热的微电影。
不要局限于学生世界
与现在大学微电影有所不同的是,程亮的毕业作品《霞飞路》花费了十余万,这些钱都是他自己去找的投资商。他认为这是他的商业才能,就如他的《宅男电台》完成后,他并没有急于上传到网上,而是将片子寄给了各大网站。“寄给视频网站并不会让你获得更多的钱,但你可以跟那些网站商量得到最大的宣传力度,之后就是参加各种的电影节,你可以去多参加些电影节提升自己的眼界,同时获得一定的知名度,当然前提是作品得好。”程亮说。
“当你还是学生的时候,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商人,用最成熟的眼光去看待你的微电影,用尽一切方法去推广它。这就是我现在不喜欢提《宅男电台》的原因,因为为了宣传已经跟很多媒体都进行过交流,但这些都是无法逃避的。当你成为一个商人的时候,你要用学生的心态去看待你的作品,永远不要忘记你最初的目的以及做微电影的乐趣。”程亮对大学生忠告说,要做好电影,这两种情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转换。
影片灵感来源于生活
程亮的许多作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程亮的电影《关于上海的三个短片》,虽然名字被程亮自嘲为很“怂”,但其中每个故事都别有新意,特别贴近生活——《老阿姨》一片展现的却是上海市民阶层的生活一角;《豆男友》构建的则是一个大龄女子各种男友的奇妙故事;《西服店》讲述了一个老人离世前和孙子相处的最后时光。“这三个都是真实故事,我还请来姑妈本色出演《老阿姨》。”而那部令程亮拿到了不少知名奖项的《宅男电台》,故事中的高龄宅女其实是程亮楼上的邻居。
“我的一些片子播出后,有的朋友就会很好奇,比如,老阿姨的造型怎么会想到搭配的?宅女房间的物品怎么摆放得那么自然?我都会笑着告诉他们,这些东西原本就是这样的。”
为拍摄几个月不着家
《老阿姨》拍摄的时候正是夏天最容易中暑的那段时间,而全剧组一半的人都是六十岁到八十岁之间的“老人”。无论是在片场的程亮,还是在家的程爸爸、程妈妈,都很担心全剧组的身体状况。有一次,在休息的时候,程亮的阿姨当着剧组人员的面对程亮说道:“侬苦透苦透,当初没选好,要做导演这种工作。”
“要看一部电影的好坏,就是要看他能不能表达出导演本人的意志,以及整个剧组的人在这一段工作时间里是不是感到很快乐。”程亮说:“我们每次拍东西都要好几天甚至几个月不能回家。有的时候,大家都很累。这时候如果很累还不开心,那就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就必须要停下来重新思考一下现在做的是否正确。”
在程亮眼中,现在的很多微电影爱好者只是电影的入门“菜鸟”,并不知道真正做电影这行是多累。电影只关乎梦想。“每一段故事都必须依靠一群人的努力,电影是需要疯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