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完了一个疯狂的暑假,带着“暑期综合征”的莘莘学子又踏上了新的学途,不管是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青葱学弟/学妹”,还是已经习惯大学生活的“成熟学长/学姐”,面对新的开始,谈及自己的大学生涯第一课,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那么医学生是怎样理解自己医学生涯的第一课呢?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军训历练健体魄
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校园里的第一堂课恐怕应该算是军训了。雨中站军姿,烈日下演练队列,风中射击打靶,准军事生活使男生多了些阳刚之气,女生少了些矫揉造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3级吴凯同学就把军训作为自己医学生涯的第一课,“为期两周的军训不仅锻炼了体魄,磨炼了意志,还学会了如何与队友合作、并肩作战,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医学生,将要面对的繁重学习任务可能是其他专业所无法比拟的,更要求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和坚毅的精神,在这种意义上,军训对医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退伍归校、已担任新生军训指导的2010级吴增辉同学对此颇有同感,他说自己也经常将经历的每次考试当作一次战役,通过自己的谋略和胆识最终“克敌制胜”,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通识课程拓视野
所谓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liberaleducation”的译名,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虽然至今对通识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规范性的表述,但通常认为通识课程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一般、宽泛的知识传授,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人文情怀和独立人格。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1级王怡同学就认为,自己大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课就是通识教育课,她认为通识课程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改变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提高了自己的医学人文情怀,“有时治愈、经常帮助、时时安慰,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的就是人文关怀,其次才是解除病痛,如果从开学伊始就将人文教育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医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医患现状的改善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临床课程增自信
进入到后期的临床课程,不少医学生才感到这时“自己的一只脚才踏进医学的大门”。交大医学院2011级张禹同学认为,自己医学生涯的真正开始是从临床课程学习开始的,“之前基础课程学习时,不少亲戚朋友总会拿着体检报告对自己问这问那,但自己并不能给予满意的答复;现在学习了临床课程,也通过见习和实习接触到了真实病人和典型案例,既增加了自己的临床经验,也增强了信心,终于感觉自己真正像一名医生了。”
记者手记>>>
对于医学生涯第一课,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但无论是什么,能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指明道路、增长才干、坚定信念、增强信心,就是其核心意义所在。真正祝愿各位小医僧们,在新的学期里,不忘初心,继续为自己的梦想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