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达人秀/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访我国首支头脑奥林匹克大学生世界冠军上海理工大学0M团队
     
2014年10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希望十年后,大家争着去看OM”
——访我国首支头脑奥林匹克大学生世界冠军上海理工大学0M团队
王依群 黄湘蒙
■中国今年派出三支大学生OM队赴美参赛,都取得季军 孙中钦 摄
■去年美国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颁奖现场 
■今年决赛后,OM团队用自制道具拍照留念
■去年美国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现场
  王依群 黄湘蒙(复旦大学)

  “那里稍微有点乱,要不就坐这儿吧。”眼前这个高高瘦瘦的女孩客气地说。虽然已经是晚上七点半,但上海理工大学OM(头脑奥林匹克,Odysseyofthemind)创意团队的队长程茜与其他两名队员仍然在灯火通明的工作室中忙碌,连晚饭也没顾得上吃。 

  这个年轻团队,是中国首支参加世界OM决赛的大学生队伍。去年夏天,他们第一次亮相世界舞台,就漂亮地拔得头筹,一举夺得了第34届头脑奥林匹克决赛《电子邮件》赛题的大学组冠军。 

  今年5月底,他们再次赴美,参加第35届世界OM决赛。中国代表团此次派出了3支大学生队,都取得季军。上海理工大学OM创意团队发挥稳定,获得《古典——两个王朝》赛题的大学组季军。 

  十几平方米里孵化创意梦想 

  以“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为宗旨的头脑奥林匹克,从1987年起开始在中国开展,鼓励参赛队员做到3个结合:动手与动脑结合;科学与艺术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被掌声与鲜花包围的光荣与成就背后,是无数个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是所有灵感的瞬间爆发与汇聚,也是为了将创意付诸实践而做的无数次不懈尝试。 

  面前这个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不仅仅是OM创意团队日常活动与制作道具的工作室,更是这些“造梦师”们实现创意梦想的孵化基地。 

  “平时我们一般会在下午课后来这里做道具,通常都会待到晚上10点左右。”当被问到“在社团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会不会影响学习”时,程茜无奈地叹了口气说:“当然会啊。” 

  不过,小小的愁绪很快就又被喜悦与自豪所代替。“带你看看我们的道具吧。这个是我们去年设计的脚踏发电装置。你看,这里用脚连续踩了以后,就可以释放出电能。还有那两个大柜子,是我们社团中的‘木工’队员借助工具纯手工打造出来的。”小小的骄傲与期冀,顿时让这间看似有些拥挤凌乱的工作室宽敞亮堂了起来。 

  招新两百,留下的不足10% 

  新学期伊始,OM团队招新,大约200名新成员加入。“想想看,刚招新的时候来了两百多个社员呢,但是到学期后半段,能坚持下来的往往只剩十几个。”OM队员封舒予苦笑着说。面对社团高达90%以上的流失率,程茜坦言,兴趣和缘分是关键。 

  “可能很多人起初是因为好奇才加入这个社团,但是毕竟兴趣最重要,时间稍久,有些人没法坚持下去,好聚好散。现在依然坚守在社团的同学,是真的感兴趣。除了兴趣,缘分也很重要。”在与OM团队成员聊天的过程中,“缘分”一词出现频率很高。 

  其实,这个团队的招新要求,不像众人想象的那么高,最看重的是团队合作精神与责任意识。“毕竟OM是一个团队嘛,我们首先要考察报名同学的团队合作意识,其次才是技术上的特长与能力。”程茜说。 

  谈及平日里团队的分工,她不失幽默地回答:“我指挥,他们负责执行。”听了队长的话,在场的两名队员都笑了。封舒予补充说:“其实到了关键时刻,我们都是一样做事的。谁负责哪一块,根据各自能力来分配。”OM团队中的成员来自许多专业,各有不同的专业优势,通常都依据个人能力与特长,安排分工与合作。 

  即兴比拼创意,担心临场忘词 

  可能对多数大学生而言,学习、娱乐、约会、运动……足以涵盖大部分日常生活,而对OM团队的成员来说,社团工作与团队建设占据了他们生活的重中之重。 

  不仅每个工作日需要付出四五个小时,双休日也被这些吃苦耐劳的“筑梦师”们充分地利用——想点子、设计初稿、做道具、加工修改模型。队员们还会定期给中小学生辅导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带小朋友们一起做题、训练思维,教他们动手做一些简易设备与装置。 

  云淡风轻,从容不迫。谈及备战世界大赛,程茜看了看周围的道具,淡淡地说:“其实我们没有什么特别准备。”去年在美国举行的第34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上,上海理工大学OM创意团队以别出心裁的表现形式,将多种新奇的创意元素融合进8分钟短剧中,赢得了评委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比赛分长期题与即兴题。前者是我们事先准备好道具与内容,然后上台表演,而后者则要当场答题、即兴发挥。”程茜认真地介绍比赛项目与规则,“除了制作道具,语言关也是挑战,如果在全国比赛上忘词,还能随机应变,但要是在世界决赛时忘记了台词,那就比较困难了,毕竟当场直接说英语并不容易。另外,在回答即兴题的时候,尽管配了翻译,但是要让评委完全理解我们的创意与想法,还是有一定难度。” 

  每到全国乃至世界重要比赛前,OM团队全体成员的工作强度就特别大。大家都在紧锣密鼓地执行着分工任务。“每天都能想到不少好点子,但要完全付诸实施,从‘想到’到‘做到’,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封舒予的口吻里略带遗憾。 

  有知心队友相伴,苦也变甜 

  与成立之初相比,现今的OM团队发生了哪些变化?程茜笑着给出答案:“年轻了不少。”招新工作结束后,团队又吸收了不少青春而富有活力的大一新生。去年参加OM世界决赛,程茜还是大一新生,以队员身份赴美。而今年,带领整个团队出征远航的重担落在她的肩头。程茜坦言,虽然压力不小,但是看到整个团队充满斗志,感觉无比幸福、欣慰。 

  制作道具、训练思维固然辛苦,可是因为有队友们的陪伴与配合,有彼此的鼓励与包容,艰苦的过程也变得快乐有趣起来。虽然队员们几乎天天见面,但每一天都会迎接崭新的挑战与创意,都有全新的感受。 

  “你看,这是柳宗晨最近在赶工的一个道具,精确到毫米噢,估计还要再花两周时间,才能完工。”封舒予指指放在工作桌上的道具,随后又俏皮地指向另一个男队员,而被提到名字的柳宗晨则用手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看得出,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很享受自己思考、动手的过程,哪怕其中充满未知的阻力。 

  “如果对队友说一句心里话,你最想说的是?”3个队员分别给出答案。不同的话语,却体现着一样真挚的情感——

  “很庆幸能够遇到你们。”程茜坚定地说道。“一句话太少了,真的太少了。”这是封舒予的回答。 

  坐在一旁腼腆的柳宗晨,则给出了简短却格外有力的答案:“我想说,我爱你们!” 

  这是一批充满创意的90后“造梦师”,对现在,他们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标,而对将来,也都怀抱着最纯真的梦想。“我希望十年后回到校园,沿路有许多同学在发OM社团宣传单,大家都争着要去看OM社团的表演。”程茜说。

  【相关链接】

  头脑奥林匹克是一项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国际性活动。大、中、小学学生和幼儿园孩子都可以参加。学生按年龄或年级分组。解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方法都是独特的。学生将兴趣爱好和知识技能灵活运用到解题实践中,快乐地解题和学习。 

  头脑奥林匹克创立于1976年,创始人是美国新泽西州的大学教授塞缪尔·米克卢斯。他经常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并奖励那些敢于冒险的学生。他们的方案并不一定成功,却富有可行性和独创性。1978年,新泽西州的28支队伍参加了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大赛。此后,世界各地上百万参赛者陆续加入活动。从1980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世界决赛,到今年已举办了35届。

  【考题简介】

  《古典——两个王朝》 

  历史上有不少王朝,这道“长期题”要求队员创作、表演一个短剧,模仿一个公元1800年前的王朝,同时自创一个王朝。王朝里要有国王、臣民、小丑等角色,还将颁布一项法令,改变国民的日常行为,并表演有趣的节目。这道题可以让学生们学历史知识,学编写剧本、制作道具、布景,还能学表演。 

  《电子邮件必须畅通》 

  这道“长期题”要求参赛队员创作并表演一个原创剧。寄件人角色需发送3封电子邮件:一封邮件要有回执,一封邮件要有一个艺术作品当附件,一封邮件要通过垃圾邮件过滤器。有两封邮件要送达一个收件人,而剩下的一封邮件要送达一个另类地点。每封邮件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都要通过一个中央服务器。在服务器处理邮件的信息时,参赛队员不能接触到邮件。制作成本不得超过145美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达人秀/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第四维/大学生版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域外风
   第08版:百宝箱/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职前事
   第10版:达人秀/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爱美丽
   第12版:穷游经/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畅聊吧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希望十年后,大家争着去看OM”
大学生版达人秀/大学城02“希望十年后,大家争着去看OM” 2014-10-08 2 2014年10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