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大学城/职前事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创意照亮前行路
沈怡筠
  沈怡筠(上海商学院)

  “记得不要叫学姐,要叫童哥!”华东政法大学大四学生刘童是“要有光工作室”的创始人,以干练、用心和坚持,创办了一间充满创意的文创工作室,开启了一条起源于校园的创业道路。

  新生手册趣味浓

  “高考结束的那年暑假,我问了学长很多问题,譬如床的高度、宽度、柜子的深度,那时我觉得学长都快被我问烦了,等我到了学校,拿到新生手册的时候特别失望。”每一个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准大学生们,都对大学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刘童也不例外。新生手册是新生开始了解学校的通行证,“可手册里太多冠冕堂皇,又空又专的东西,它不会告诉你哪个老师上课比较好玩儿,哪个老师喜欢上课讲段子,哪个食堂的哪个东西很好吃,我当时觉得新生手册需要的应该是这些东西,然后就做了,没想到,一炮走红!”刘童将新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做成了新生手册,在新生群里引起剧烈反响。 

  很多新生可能对新生手册的感觉都和刘童一样,但是也仅仅只是把新生手册放在一边积灰而已,而刘童在其中找到了亮点,所以拥有了“要有光”,这或许就是刘童和许多普通大学生不一样的地方——更善于发现,并且将发现付诸行动! 

  “光”来了! 

  “那个时候看《乔布斯传》,就看到了那句‘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我当时觉得太适合用来做工作室的名字了!而且这句话本身就很具有文化气息,而我的工作室也正好是做文化创意产业的。”说起工作室名字的来源,刘童显得特别兴奋,就这样,“光”来了,成为现在的“要有光工作室”。 

  当被问及当时创业的契机之时,刘童表示:“其实我是一个不服管的人,除了读书不好,什么都好,我觉得读书不太适合我,工作也很不适合我,我就想自己能够去做些什么。”就是在种种的不适合之下,刘童开始了与很多大学生不太一样的大学之路。 

  “其实,我只是运气不错,”刘童用“运气”二字来形容创业的开始,“我想要做一副关于自己学校的扑克牌,这个建议当时都让大家非常感兴趣,于是,扑克牌就成了工作室做的第一个产品。”说起自己的创意扑克牌,刘童的语气中透露着兴奋和骄傲。 

  每一个大学生在创业之始,最头疼的便是第一桶金,当被问起第一桶金如何而来时,刘童就说了两个字,“坑爹”。“其实,当时我爸还说为什么做那么小,完全可以做大,”对于刘爸爸的建议,刘童表达了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在刘童看来,不论做什么事情,还是一步一步来,从小开始做起更好,“其实我爸很支持,”在这个“拼爹”的时代,刘童并不希望完全靠家人,仅仅从父亲那里获得了第一笔资金,随后的工作室的发展,都是靠自己来完成的。 

  付诸行动就像谈恋爱 

  从最开始创建的团队相互扶持走过了两年,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人决定去工作,有些人决定去考研,有些人参加了司法考试,团队里的人都有了自己人生的另一个目标,而刘童依旧陪伴着“要有光”。“我觉得‘要有光’就是我的孩子,从孕育,到产下,到现在的成长,我现在不会,以后也永远不会把‘要有光’卖掉的。” 

  很多人在创业之初,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好运气”的刘童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问题,“我这个人很好说话,小伙伴也都是性格比较直的人,有话敢说,大家有什么想法就放胆说,即使可能有的人的想法不太靠谱,我会告诉她为什么这个想法不能做,大家也都很容易接受。” 

  对于刘童而言,成熟的想法能够付诸行动,没有付诸行动的想法说明这个想法不够成熟,“我们没有什么想法是因为没有风投投钱而放弃,而是发现想法不靠谱,心甘情愿地放弃,”对此,刘童还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就好比和一个错误的人谈恋爱,最后分手了会觉得一身轻松。” 

  或许,每一种想法付诸行动的过程,对于刘童而言,就是在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这样的“拖延症” 

  从接校内的活儿,到开始承接一些其他客户的单子,“要有光”从校内走向了校外,“要有光”也逐渐成熟起来了! 

  每个人对设计的审美都不同,对于刘童而言,让大众接受她们的设计是关键,“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其实不是很难,只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去看设计,譬如海报。最好的设计就是走过一张海报只需要几秒钟,而这几秒钟的时间能够让人停下脚步去看海报的内容,这对于我们来说才是一份成功的海报!” 

  “有些客户的审美真的是有点土,”对此刘童表示无奈,“不过,我还是尽可能把我们的设计理念告诉客户,并且将客户的想法综合起来。”虽然现在还没有碰到过有客户的审美让团队无法接受,但是刘童表示,如果真的碰到,那是付多少钱也不会接的单子。 

  对于设计的执著和精益求精,刘童认为,设计是要有点“拖延症”的,“客户给的时间节点,我不会提前反馈。因为我们会一直改,不满意就改,改到最后的那一刻。”“拖延症”对于刘童而言,却是一种追求完美的体现,或许这种“拖延症”就是现在很多设计者们所缺失的。 

  做事做到极致 

  对于刘童而言,并没有明确的设计理念,但是却有一个不变的原则——人性化,在刘童看来,这个世界有太多不人性化的地方。“比如说中国的插头,插了两孔的就不能插三孔,插了三孔的就不能插两孔,”说起一些不人性化的地方,刘童有点不满,“其实有时候设计者更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看,设计就会有很大改变了。” 

  相对其他广告公司,“要有光”是不一样的,其他广告公司只是负责把客户给的图片和文字排个版放在一起,但是“要有光”却是不同的,“做任何东西,我们都要用到极致。”就是这样的不同,这样的用心,这样的人性化,让刘童的“要有光”更加受吸引。 

  “其实,我们想做的是冲出亚洲,改变世界!”刘童十分自信地说。当被问及这样的想法会不会太过于庞大的时候,她说:“其实也不是很大,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已经改变了华政。”把一个月内的讲座、活动等消息编辑成册,便于同学更好地安排时间去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问号》的问世,是刘童对华政的一次改变。 

  放大胆子,向前走 

  作为一个比较成功的创业者,刘童告诉正在创业或者想要创业的学弟学妹们:“胆子要大!”在刘童的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改变或许就是“脸皮更厚了”。拉赞助,跑活动,一次次的拒绝,让刘童的抗压力也在逐渐增强,自然也就练就了“厚脸皮”的本领。 

  其次,刘童还告诉学弟学妹们,“步子要快!”,“想到就去做,从学校的创业开始,身边都是熟悉的人,都是同学在帮助自己,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撞得头破血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达人秀/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第四维/大学生版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域外风
   第08版:百宝箱/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职前事
   第10版:达人秀/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爱美丽
   第12版:穷游经/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畅聊吧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用创意照亮前行路
同一个目标 同一个梦想
大学生版大学城/职前事09用创意照亮前行路 2014-10-08 2 2014年10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