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食堂吃饭的同学,才是真土豪!”近日,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在上海各大高校间广为流传。背后折射的是高校外卖市场的近况——本来就很兴旺,如今多家网商加入战局,都想来分一杯羹,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个多月前,“美团外卖”上线,推出大幅度优惠,挑战“饿了么”在高校在线外卖领域的老大地位。“饿了么”毫不示弱,针锋相对地推出优惠政策,双方打响网络上的高校外卖争夺战。“开战”一个多月以来,外卖优惠越来越给力——从“下单立减5元”到“在线支付满15元减11元”,让学生们“花三四元钱就能吃一顿美餐”。
外卖“新秀”挑战“江湖大佬”
今年8月底,各大高校还没开学迎新,学校内外就悄然开始了一场不见硝烟的外卖大战,而在临港大学城等比较偏远的地区,竞争则开始得更早。
临港地区三所学校(海事、海洋、电机)由于地处偏远,不像松江大学城,附近有比较成熟的配套商业广场。再加上三所学校的食堂数量并没有复旦、上大等高校多,以海洋大学为例,目前学校2万多名师生,只有3个食堂,所以学校里的外卖生意一直很好。
2012年初,在线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率先进入临港大学城,一度成为当时临港地区师生网络叫外卖的唯一选择。“‘饿了么’自从入驻临港之后,同学们还是很快接受了它。在‘饿了么’点外卖,平时就不用特地收集外卖电话,而且买满一定的金额还会送一罐可乐,感觉挺实惠的。”胡柏润是“饿了么”最先进驻地区的用户,早就习惯了上网叫外卖。
到了2014年2月,情况突然有了变化。开学之初,刚回到学校的胡柏润惊讶地发现,沪城环路共享区不少店家外面挂出了“马云请你吃饭”的标语,阿里巴巴旗下的“淘点点”进入临港,与“饿了么”角逐。“一开始看到‘淘点点’的广告语还是很博人眼球的,所以我就去下了客户端试用。”除了搬出老板马云当宣传招牌,“淘点点”还率先采用了“下单满20元立减5元”的策略。但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胡柏润卸载了“淘点点”的客户端,重归“饿了么”的怀抱。“‘淘点点’虽然优惠更大,但是入驻的店家较少,可以选择的范围较小,不少家外卖还要收取外送费。”截至发稿时,临港地区166家餐厅入驻“饿了么”,“淘点点”上搜索“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虽显示有7页外卖店铺,但其中仅有51家餐厅在附近,其余皆为收取送餐费的代送外卖。
事实上,“饿了么”由于较早进入市场,在上海其他高校的外卖行业也处于老大地位,“外卖超人”“淘点点”等后来者虽相继进入,但一直无法撼动其领先优势,无奈之下逐渐退出了竞争。这一局势直到今年8月底突然被打破——“美团外卖”在上海各大高校上线,推出了“下单立减5元”的优惠,行业老大“饿了么”毫不示弱,针锋相对推出优惠政策。这场网络上的外卖战争正式打响。“开战”一个多月以来,竞争仍在继续,外卖新秀“美团”初生牛犊不怕虎,大有要后来者居上的架势,“饿了么”则拼命捍卫“江湖大佬”的地位。外卖下单的优惠力度越来越大——从起初的“下单立减5元”,厮杀到如今的“在线支付满15元减11元”,让用户“花三四元钱就能享受一顿美餐”。
餐饮店家被动“参战”喜忧参半
“以前市场上只有‘饿了么’的时候,经常能接到八九十元乃至上百元的大单,但现在基本都只有几元十几元的单子,数量虽然多,但是大单子很少。”尽管外卖接单数从原来每月约1000单猛增到3000多单,但是“食货临港”的一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却并不兴奋。不少入驻“饿了么”或“美团”的店家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们在“美”“饿”外卖大战中的局面有些被动,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上海海事大学4号门外的“蔓诗西厨”在“饿了么”的销量排名很靠前,采访时老板和店员都在手脚飞快地忙着接单。一批食物刚做好就被迅速打包,等待外卖员领取,店内接收订单的电脑上仍不时传来提醒:“您有新的饿了么订单了。”每天中午11时到12时,老板就会主动关闭后台,停止接单。因为每天早上一开后台,就会收到很多预订单,多数要求中午11时到下午1时送餐。“如果不关后台,中午的订单还会井喷式增加,店里根本忙不过来。”他苦笑着说。
外卖数量成倍增长,“蔓诗西厨”的老板却高兴不起来。“以前一个寝室经常一起点外卖,我们经常可以接到一百多元的单子,但现在连五六十元的单子都很少了,学生们为了最大化享受订餐优惠,宁愿多下几单,把一个大单分成好几个小单。饭店操作起来会增加很多麻烦。”
饭店的人力成本也倍增——接单翻番,导致外卖人员的数量从2个增加到了4个,即使这样,高峰期同学们的催单电话还是接踵而来。“另外,由于现在每天的订单量变化很大,难以掌控,也增加了我们的备货难度。作为小卖家,我还是希望早点结束现在这种忙碌状态,这种钱赚得太累了”。
在“美团”位列临港地区销量第一的“美昊阁”老板娘观点不同,对现在的状态挺满意。“之前我们入驻‘饿了么’比较晚,生意一直不太好,排名也上不去。入驻‘美团’以后,生意明显好转,外卖的单数也从原来一天几十单涨到了现在一天300多单。”
网站强势让利,饭店无奈“陪贴”
“美团”上线前曾花费大量时间与店家协商入驻、布局工作,使其上线不久便拥有了一定规模的入驻商家数。在对手不断出招的情况下,“饿了么”也不甘示弱,双方在入驻餐厅管理方面各出奇招。
“食货临港”开业一年多,曾入驻“饿了么”,后与之分手,“另结新欢”,投入“美团”怀抱。餐厅负责人透露,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行业老大“饿了么”对入驻店家的策略也在发生变化。在推广初期,“饿了么”为了吸引商家入驻,承诺前三年不收取任何费用。由于缺乏竞争对手,“饿了么”上推出的各项优惠活动都由商家自行出资举办。在成立3年后,“饿了么”有了比较大的市场影响力,开始向入驻商家收费。
在“饿了么”松江大学城地区排名第二的“饭盒子”老板透露,在先后出现“淘点点”“外卖超人”和“美团”等竞争对手后,“饿了么”要求续约或新入驻餐厅必须与其签订独家协议,即入驻“饿了么”后就不再入驻别家。“食货临港”的负责人在采访中也透露了相关内容,并委婉地表达,这是其与“饿了么”最后续约未成功的原因之一。
处于领先地位的“饿了么”采取的各项措施偏重“防御”,相比之下,后来者“美团”除了大打价格战吸引用户外,在吸引商家入驻等方面也不断“发起进攻”。
复旦大学附近的“雨花人家”老板介绍,“美团”与餐厅协商入驻事宜时,投资力度大,优惠活动每单减5元及送饮料的费用都由“美团”支付,“饿了么”随后才跟进。随着竞争的白热化,补贴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很多店家反映,现在的餐厅工作被这两家网站“绑架”。“美团”实行“满10减7”的优惠活动期间,学生每下一单,网站承担5元的补贴,店家承担2元的补贴。“‘饿了么’原来不用饭店补贴,从9月底开始,一单要我们补贴1块钱。”上大附近的“热火麻辣烫”的徐老板坦言,网站很强势,店家只能妥协。“他们要求补贴,大家都贴,你不贴,网站就不挂你家店,生意也没法做了。”
为应对“订单数量增加,店家忙不过来”的情况,“饿了么”采取了一些措施。“下一步我们也会帮助店家提高配送能力,这两天我们已经帮他们找了一些兼职,负责打包外卖、贴标签等工作。”“饿了么”上大区市场经理回应。“美团”遇到商家太忙或网络故障等情况导致餐厅没有及时接单,会直接从后台打电话询问、提醒,“饿了么”则采取短信提醒。
优惠给力,服务和质量别打折
在竞争过程中,“饿了么”与“美团”对用户的优惠力度越来越大,经常只要花三四元,就能吃上一顿鸡腿饭。不少人直夸“干得漂亮!请继续PK下去”,还笑称“吃食堂的同学才是真正的土豪”。
上海海洋大学的张杰最近发现,以往中午11时40分下课后,食堂里必定人满为患,往往需要排队十多分钟才能打到菜,可现在排队时间缩水了一半,吃食堂的同学大大减少。张杰感到很疑惑,难道大家都不吃午饭了?经同学提醒,他才明白:原来不少同学在下课前都预约好了外卖,一下课就能回寝室享受美餐。在同学的带领下,张杰也开始尝试去订餐平台下单叫外卖。“最近我和室友都成了外卖达人,花的钱却比吃食堂还少,真是迎来了幸福的‘外卖时代’”。
也有不少学生在采访中表示,外卖订餐平台的大战,并不如想象中美好。上大的郑婧欣在两大外卖平台的大幅度优惠下,也终于抵挡不住,尝试了一回网络订餐。但她发现,本来应该在半小时内送达的餐食,经过自己反复催促,才在下单一个小时后姗姗来迟。饿得有些“前胸贴后背”的她,迫不及待地打开外卖盒,却发现分量不足。“看来真是便宜没好货呀!”
热火麻辣烫的徐老板透露:“中餐馆的质量不好把控,订单数量又多,要是今天采购的肉丝不够,只能量少一点,蔬菜多一点,大多数人也看不出来。”
遇到类似情况的同学不在少数,不少同学反映说,中午午休时本想节约时间用手机订了外卖,却没想到送餐速度太慢,最后差点耽误了下午的课。除了送餐时间较长,“饿了么”的在线支付功能也曾出现过问题(两大订餐平台都对在线支付用户的补贴比现钞支付更大)。有同学反映,订单有一次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投诉后也没有得到返还。
“大学生在‘饿了么’点外卖时,一旦发现有虫子或不卫生的现象,可以立即通过网站向客服反馈,核实后,学生会得到一份红包作为补偿,而我们也会对不良商家做出相应惩罚。”“饿了么”市场经理解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