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看天下/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华东师范大学90后学子回乡听抗战亲历者讲故事
~~~华东师范大学90后学子回乡听抗战亲历者讲故事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原住民”寻找抗战记忆
华东师范大学90后学子回乡听抗战亲历者讲故事
王国亮
  王国亮 (上海师范大学)

  刚刚过去的暑假,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部分学生共同完成了一份特别的暑假作业:回乡寻找当地健在的抗战亲历者和知情者,听他们讲述抗战故事。

  特殊的暑假作业

  42名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参与了这场寻找抗战记忆的实践活动。曾经被贴上无数标签、如今正值青春年华的90后大学生们,以独特方式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献上了自己的“贺礼”。

  通过战争亲历者和知情者的口述,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们间接地感受到了那段难忘的民族抗战历史。

  当今大学生是远离战争年代、身处和平时期的一代人,对于发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缺乏直观认识,只能通过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和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去体验抗日战争历史观。

  华东师大学生们的这次实践活动,脱离了书本和大众媒体的视域,直接与战争的参与者和知情者对话,完成采写、拍摄任务,在近距离与战争幸存者的接触中,上了一堂宝贵的抗日战争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

  这些年轻人的代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90后大学生们对待历史的态度,他们以90后的视角,叙述自己寻访到的战争亲历者和知情者眼中的抗日战争。

  集体记忆不能忘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全国各地先后举办了各类抗日战争纪念活动。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篇幅,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抵御外敌抗战史,亦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的奋斗史,掺杂着屈辱和荣光、失败与胜利、悲哀和骄傲。这段属于全民族的集体记忆,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为国民铭记于心。光荣属于不朽者。

  华东师大学生们的实践活动,与抗战胜利日等纪念活动一样,其指向性不仅在于过去,更在于未来。历史不容遗忘,缅怀先烈,追忆历史,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当承担的现实使命。

  就像学者张博曾经提到的,“主动承担记忆带来的一切痛感,牢记,并背负,一种充满责任感与道德意识的历史承担精神。”历史具有沉甸甸的分量,足够厚重,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需要有担当和主动承担的历史责任感。

  如果说记忆依附于肉体,那么生命的消失是否意味着个人记忆的同步丧失?例如,这些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和知情者,他们的故事如果不通过口述、采访、写作等方式记录下来,也许几百年后,他们的名字将无处寻找;而属于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抗日战争,也会在历史长河中断流。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好比根茎腐烂的枯树,根基犹在,却离倒塌之日不远。

  90后重塑历史观

  近些年来,90后经常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许多饱受争议的标签都贴向他们身上。有人说,这一代人不爱看书,整天泡在网上,对政治毫无热情……90后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得自于教科书的只言片语以及影视剧的局部展现,除此之外,似乎别无他途。认知呈碎片化,缺乏完整体系的教育,对于抗日战争只有片面了解,许多人确实会有雾里看花之惑。毕竟,能够沉静下来专心致志读史沉思的人只是少数,相反,不花力气地观看大众传媒播放的抗日战争影视剧(近年来出现了一大批抗日雷剧),以为那就是真实存在的抗日战争者大有人在。

  此次华东师大学生们寻找历史记忆的实践活动意义非比寻常,在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然飘散的七十年后,生活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如何面对历史,如何继承上几代人宝贵的历史遗产,是考验国民的现实命题。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如何重塑正确的历史观,如何理清历史与现实、战争与和平的关系,许多同龄人的行动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4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域外风/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公益星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玩游戏
   第12版:穷游经/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同乡荟/大学城
“互联网原住民”寻找抗战记忆
新闻速递
大学生版看天下/大学城02“互联网原住民”寻找抗战记忆 2015-09-16 2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