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系列繁琐又漫长的考试、签证、体检后,今年八月我终于坐上了长达19小时的中美国际航班来到了这个最发达的国家。我所交换的地方是个华人并不多的城市,美国地理中心堪萨斯州的州府托皮卡。我所交换的华盛本大学位于托皮卡行政区域的中心。
现在,来到美国已经一个多月了,各种文化冲击还是不断地向我袭来。但最大的障碍还是英语,阅读题做得再好,文章写得再好,也没办法听懂他们说的每句英语;就算听懂了,也不能地道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还是处于一个磨耳朵、泡脑子的状态。
宿舍管理学生担任
长途航班实在是一种折磨,尤其是对我这种坐经济舱的穷学生。到达学校的时候已是当地时间晚上12时了,同行的小伙伴说连时差都不用倒了,一倒头就可以睡着了。但我还是花了几小时整理了东西,之后又被电闪雷鸣吵醒了,直到8时多才睡下。来美后的大半个月,我一直处于这种备受时差困扰的状态。
刚进宿舍的时候,我被老美的“奢侈”惊呆了。美国大学宿舍里的床特别软,都是有床垫的,很有弹性,不是中国宿舍里偷工减料的木板床能比的。因为宿舍申请的晚了,我没被安排进带独立厨房的宿舍区,而是住进了校内最便宜的宿舍楼(折合成人民币还是贵得不行)。这是一座非常可爱小巧的三层楼小独栋,一幢楼就六个套间,每个套内有四个小房间、两个卫生间和一个配有桌子沙发的大客厅。每个房间内都铺有地毯,都设有火警警报器,空调是常开的,哪怕里面没有人。一楼有公用厨房和洗衣间,厨房内还有个制冰器。他们没有手洗衣服和晾晒的习惯,什么都塞进洗衣机里洗,而后放进烘干机烘干,套间里配的阳台是种摆设。数了下一幢楼里住了43个学生,如果在中国估计可以挤下144个。
宿舍也不像中国那样有宿管阿姨,而是学生RA(研究助理),我们楼里就一个,还是个小男生,我们有什么问题都找他。有一次,我房间里的百叶窗拉不下来了,去找了他,他非常自然地走了进来,帮我修好了。还在我房间里东看西瞧,问我还有没有需要帮忙的,搞得我紧张死,虽然我的房间还是挺干净的,但看见一个大男人在这里东张西望,我还是很不自在。
每个学生还有自己的邮箱,信可以直接在那里取,如果是包裹,会塞一张蓝色的条子在你邮箱里,去前台拿就可以了。这里不需要交电费,每个寝室内都装有路由器,整个学校都覆盖有WiFi,夜晚没有断电断网措施。宿舍内可以任意带电器,我的美国室友刚住进来的时候,全家老老小小来了十几个人,把冰箱、微波炉、电视、打印机、吸尘器等全扛来了。这要是放在中国就算不被劝退,记大过是肯定的,还会连累到寝室里的其他人。我之前就因为有个室友带脱水机而被取消了奖学金资格,而那个室友早已经退学了。
申请宿舍的时候是跟meal plan(餐饮计划)一起绑定的,就像国内大学的饭卡,把钱打在里面。餐饮计划有高低两档,可以自己选,低的一档一学期为1350美元。学校的食堂非常小,像个咖啡厅一样,而且只有一个,不像国内大学还分第一食堂、第二食堂。食堂伙食非常简单,汉堡就是拿出两块面包里面给你加点肉加点菜,沙拉在你选完食物和酱料后搅拌一下。不过很神奇的是在这个华人不多的大学食堂里竟然有中餐,其实就是盖浇饭,一粒粒硬邦邦的米饭上加点肉加点没有任何味道的西兰花。校内一餐加上税后大概六七美元的样子。
小班教育可自由选择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美国大学孩子选课的自由,是的,非常自由,想上哪门就选哪个。导致的结局就是我最早的一门课是在上午九点,倒时差结束后,早起对我而言是种奢侈。再翻开我上海的大学课表,一周五天,有四天第一节有课,这意味着四天有早自习,我需要6:30起来,去上7:20大家都用来睡觉吃早饭的早自习。
不过,我们也是有必修课的,有些专业课需要你有了某门基础课的成绩后才可以上。我们没有辅导员,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班长,每节课的同学也是不一样的,上专业课的话,遇见同班同学的次数会多一点。很有意思的是,我有个来自沙特的已婚同学想带我去认识下他的夫人,却发现他老婆是我另一门课的同学,而且还是我的搭档。
这里都是小班化的教育,我有一门课有23个学生,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都没发syllabus(教学大纲),一直在吐槽学生太多。第二个星期的时候她直接把一个班拆成了两个。Syllabus可以说是开学干货,学期计划、考试等都会列在上面。开学那天回到寝室,我的日本室友对我说:“旭,你知道吗?我今天去上课就两个人。”“还有一个是谁啊?”“老师!”当天晚上,我的一中国朋友对我说他们班上有三个学生,结果今天另外两个没来,老师对着她一个人讲了一节课。上一对一的课程在这里时常发生。
我们还有个网上学习的网站,成绩、作业、出席情况等都可以在上面查看。
提到学习,提到高昂的医疗费,我不得不说说动辄上百美元的课本费。在来之前做了许多买课本的攻略,大多建议去亚马逊上买二手书或者租书。二手书虽然便宜,但是很多课都需要网上学习的code(代码),而二手书或租来的书是没有code的,还需要自己另买。一个code往往需要50美元,算算还不如在学校书店里买新书来得划算,而且可以直接拿到。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学校国际部还给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开设了ESL课程,其实就是几个本地学生分别带一至两个学生学英语。第一次去的时候,指导我的同学问我,想提高哪些方面,我答“听和说”,他就用不同的语速问我问题让我回答,才回答了几个,他就开始纠正我的发音。他会一点中文,能发得清平翘舌音,他用普通话对着我说你的是英国发音。然后非常耐心地花了两个小时给我纠正。
都说美国人重视体育运动,一点也不假,我的学校并不大,但却有专门的棒球场、垒球场、美式足球场、网球场、游泳池、攀岩墙等,还有器材齐全的体育馆。体育馆内每周固定时间都会开设课程,有瑜伽、尊巴、动感单车及各种舞蹈,只要有空都可以去参加。
校内活动特别多,每周都会有,起初以为是开学才活动多。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周都能在学校邮箱里收到这周活动安排的邮件。有全校性的活动、大一新生的活动及国际学生的活动,还有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举办的活动。最想不通的一个活动是在体育馆举办的迎新活动,一走进体育馆没有各种预热活动,突然一声大叫,大家都像疯子一样围着体育馆一圈开始疯跑。玩着我们国际学生都觉得一点也不好笑一点也没有意思的游戏,而他们却玩得非常起劲。整场活动结束,我们都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就傻愣愣地跟着他们一起笑。比较正式的活动要算casino night(赌场之夜),虽然是玩着一些牌类游戏,但是老美们都穿得特别正式,尤其是女生。我本打算穿着连衣裙和高跟鞋去,想想还是太正式了点,反正是玩游戏,就穿了双甜美一点的人字拖。结果到了那里,发现美国女生都穿着小礼服和高跟鞋,我赶紧回去换了双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