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社会变迁愈发快速,一个个风口的更迭令人目不暇接,许多甚至还没有达到顶峰,便已经坠落。与此同时,正在逐渐进入职场的95后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尝试,能够承受不确定性。这样的代际特点,令95后的择业观更加多元,进入新兴行业的年轻人比例大幅增加,“追风口”成为常见现象。
第一份工作对于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年轻人试错成本低,拥有丰富的可能性,也不再追求“铁饭碗”,但在首次择业过程中获得的自我认知评价,对各类行业与岗位的信息收集,以及从面试中习得的沟通技巧,都十分宝贵。如何基于这些信息,挑选相对更合适的就业“风口”呢?
为什么感觉找工作变难了: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正不断提升
今年的秋季就业旺季中,市场上普遍感到“找工作变难了”。一方面巨头公司缩减招聘规模,一方面,大量成长型企业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普遍提高,这些因素对应届生求职都形成了挑战。
企业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是就业市场变化最底层的影响因素。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里,企业付出的应届生雇佣成本逐年上升,2018年应届研究生的平均招聘薪资已经达到9545元,而学生的期望薪资水平还要再高一些,与有1-3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的薪资水平几乎不相上下。职场新人的能力和适应速度是否与价格匹配,是雇主的重要出发点。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城市选择上观察,过去几年来,首份工作选择一线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比例逐年降低,只有31%的2018年应届生明确选择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受青睐程度在四年间提升了9个百分点,选择二三线城市的应届生比例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在积累了若干年工作经验之后,人才流动又出现了变化。工作变动之后,选择新一线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比例基本维持稳定,但相当一部分当年选择了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决定离开,加入一线城市的奋斗大军。特别是近两年来,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间展开的人才争夺战愈发激烈,既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机会,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选择题的难度,更加需要他们学会作出合理选择。
2014年以来的“双创”大潮中成长出了一大批明星企业,也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了百万级别的就业岗位。BOSS直聘研究院发现,2014年以来,在毕业之初愿意进入500人以上规模大中型企业的年轻人比例有所下降,但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对大中型企业的倾向性始终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这反映出雇主和求职者双向选择的变迁,95后毕业生更加渴望个人价值的实现,不希望在大型企业中做“螺丝钉”,而大中型企业对人才质量和专业性的要求始终在提升。
这些基本趋势的变迁,折射出“企业为什么变苛刻了”的一些重要原因。首先,人口红利下降,人才成本上升,人才流动频率加快这几大趋势,迫使企业不断提升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放到具体指标上,就是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由于竞争激烈,人才在企业内部的成长周期被进一步压缩,需要不断成长以跟上组织的发展速度,并出现一人多岗的情况。
第二,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非核心职能、标准化程度高的岗位外包,并购买企业服务来优化或替代部分内部职能。组织形态的不断进化,例如大型组织内部的分解、更加灵活的雇佣形式,决策流程的变化等等,都影响着企业的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对于毫无职业经验的应届生来说,这些都加大了求职的难度。
做垂直领域的专家,认知层面的通才
过去五年中,基于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几大技术和商业模式升级而诞生的创业风口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从2014年开始,每一年都有被资本高度青睐的风口。大致列举一下,便是一个长长的名单:出行、内容创业、信息流产品、O2O、智能硬件、跨境电商、金融科技、教育科技、知识付费、自动驾驶、VR/AR、新零售、医疗健康、消费升级、文娱体育、共享单车、区块链、智能制造……这些风口中走出了新巨头公司,还有许多在短暂巅峰后黯然离场。而每一个风口中,都有许多年轻人的身影。
如果从更宏观的视角去观察,近五年来,产业间的交叉渗透程度不断加深,行业界限日趋模糊。从农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行业,到金融、医疗、教育等“朝阳产业”,都在经历技术变革,形成了棋盘式的立体产业结构。
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看:智能技术正在重塑传统教育模式,改变教学的交互形态,并通过网络技术重新分配教师资源,缓解人才压力;医疗影像技术正在不断进步,提升了诊断效率,而海量的公共卫生数据中,蕴藏着巨大的尚未被发掘的价值;大数据也在提升着城市管理水平,从路面交通调度,到智能安防技术的应用,都在影响人们的生活。
多年以来都是就业热门的金融行业,也在发生变革。2018年4月,波士顿咨询公司与中国发展基金会共同发布的《取代还是解放:人工智能对金融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报告中认为,“到2027年,中国金融业约23%的工作岗位将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影响方式为岗位的削减,或转变为新型工种,其中银行、保险及资本市场的工作岗位削减比例分别为22%、25%及16%。”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资深从业者,面对并不遥远的未来,如何适应变化,都成为了重要的命题。
事实上,大量企业已经开始了调整,首先反映在人才结构和对候选人技能需求的变化上。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过去两年中,企业需求增幅最大的十个技能,集中在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领域。术业有专攻,尽管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掌握这类专业技能才能在职场生存,但其中蕴含的对人才思维品质、逻辑分析能力、数据洞察力的要求,已经越来越清晰。
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各种“风口”仍将不断出现并更迭下去。对于经验和技能十分有限的职场新人来说,在选择行业或“风口”的时候,可以尝试判断,这个领域或岗位能否极大地提升效率或优化成本。而这也是创新的源泉与目标。
未来的职场注定将充满变化,拥抱并适应变化是基本的生存法则。努力做“垂直领域的专家,认知层面的通才”,能够帮助职场新人不断提升自己,走出更稳健通畅的职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