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ACCA)全球考试有来自180个国家的48万学员参加,而就在去年的ACCA12月考季,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级国际金融与贸易学院的陈灵霖斩获了F9财务管理科目考试全球第一的佳绩!在A考学生的眼中,ACCA考试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和英语语言能力,而陈灵霖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斩下14门考试,在今年6月正式通过了ACCA所有科目。
对于陈灵霖来说,追求卓越已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回忆过去一半的大学生活,展望未来新征程,她有什么想分享给大家的呢?
认识自我 早作规划
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能从大一开始就充实起来,是陈灵霖一进上外就选择踏上A考之旅的直接原因。早在那时,灵霖就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她希望毕业以后继续深造,体验不同国家的教育和学习氛围。“TOEFL和GRE的考试会在大三,而大一大二就比较空闲。”
在陈灵霖眼中,学习ACCA不仅仅是为了考证,更重要的是对个人财经素养的全面提升。“ACCA的14门课涉及到会计的并不多,还有很多与商法、财务管理、重组兼并、公司治理相关的内容。”这也符合她对自己的要求——拓宽视野,打开眼界。
除了对日常学习的规划,陈灵霖还充分利用每一个假期。“暑假我做了一个月的券商实习加上一个月的海外游学。”她按照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参加了哥伦比亚大学商科硕士预科项目,挑选了综合性的课程。“广泛地接触不同的学科,对以后专业申请更有帮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可以有目标地早作规划,选择起来也会更轻松。
全力以赴 平常以待
对于陈灵霖来说,全球第一的成绩只是最终的结果,学习中更重要的是点滴努力累积和知识记忆、内化、重组、输出的融会贯通的过程。陈灵霖分享了自己的记忆小技巧:对于有着多个回答小点的问题,在整理到笔记本上前,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用自己的逻辑重新安排顺序,再着笔。“这是一个自我消化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记得更牢。”
陈灵霖谦虚地将自己这次的成绩大部分归为“运气”。“当时考完之后只是觉得还挺轻松的,并没有想过能拿到全球第一。”虽然高兴,但灵霖还是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我觉得除了实力以外,运气真的占很大的比重。”
伴随荣誉而来的,还有外界的关注和赋予的“光环”,大大小小的采访接踵而至,甚至还有撰写考试秘籍、考经的邀请。对于这些,陈灵霖最初内心是拒绝的。“可能是因为我潜意识里觉得这样高调会影响自己的心态,压力也会比较大。”但是后来,陈灵霖逐渐将这种外界的压力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在‘被高调’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低调、在压力下坚持努力”。而这种对自己抗压能力的主动锻炼和心态调整,离不开灵霖对自己初心的坚守和对卓越的追求。
懂得取舍 做好平衡
或许你会好奇,在ACCA、院系专业学习、学生工作和课余活动之间,陈灵霖到底是如何取得平衡,齐头并进的呢?她的回答是,合理规划,权衡轻重,有的放矢。
“我自己不会给自己定下考第一的目标。”在陈灵霖眼中,以前学期获得的“专业第一”对她而言不是一种压力负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当努力已经到位,一个好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事。
在学业之外,陈灵霖对于学生工作也有独特的见解。她说:“高中的学生会经历培养了我时间管理、与人交往、组织规划的能力,因此在大学里我希望把重心放在了学业规划和生涯发展上面。”她觉得做到合理时间管理的诀窍正是在于入学后尽早明确接下来四年的目标。
有这样一种说法,ACCA考试就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过人的毅力。陈灵霖觉得,坚持体育运动打磨了她的韧性。陈灵霖从小都一直参与长跑队活动。她说,小时候还坚持在游泳队有过一段艰苦的训练经历,运动提高了她学习时的专注力和效率,同时也锻炼了她的毅力,这种习惯延伸到了生活中,每凡遇到困难的事,她都会“逼”自己一下,坚持做到最好,她谦称自己“除了韧性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