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杨女士接到女儿就读的某知名小学四年级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让她速到学校领回她的孩子,理由虽不复杂,但听起来却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孩子学习太差,跟不上!班主任最终给杨女士的建议是:孩子最好利用业余时间去补课,每天补习1个小时,每小时收费120元,一个月收费3600元。
媛媛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也三番五次地建议媛媛妈妈给孩子报一个英语补习班,并且十分专业地告诉她,只有英语成绩上去了,小升初时才有竞争到名校的资格。
家长:难逾升名校这道坎
最近,一则“八成小学生上补习班,我能咋办”的微博道出了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家长们的无奈。浩浩的妈妈顾女士一本正经地告诉同事:“不让上补习班?不让上奥数课?国家说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不准考试,为什么孩子小升初还要考试,并且报名2000多只录取400人呢?为什么第401名只差2分就要托关系写条子,凭着面子还得交1.8万元才能上名校呢?俺家浩浩牺牲一个暑假的时间上补习班,虽说花费几千元钱,可是不求人,不丢面子,体体面面地不花钱上了名校,你说哪个划算?”
李华的妈妈认为,升学体制不改革,国家的用人制度不改革,减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你不去补习,但是人家要补,这样就拉开距离了,升学压力就太大了,减负在这种条件下咋能真正落实呢?”
教育:要逾素质教育这道坎
一切减负措施必须建立在“不能让作业剥夺孩子的兴趣”的基础上。美国三年级孩子的家庭作业包括跟家人聊天、聊时事和家族变迁,瑞典小学语文课本比其他科目都厚,大部分都是童话故事,让孩子们通过阅读了解人类历史和行为规范。这都不是填鸭式的,反而能使孩子学到比课本更多的东西,这样做是保护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这都比我们的小学让孩子死记硬背更好。
在我国,很多人反对减轻学生的负担,认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而正是这种思想,又反过来束缚了人们的手脚,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障碍。 郭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