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参加云贵游,历时19天,由于我们是老年团,除四五天在火车上外,全程竟由四家当地旅行社承接,曾三抵昆明(未游一个景点,却被安排银楼花市购物各两次),二游大理,从而我们接触的导游特别多,连同景区导游,为数不下十人。常言道,千佛千面,百人百态。当然,这十余人也必定状态各异。
去云南前夕,我们曾耳闻一位云南女导游谩骂不购物的游客一事,因而心有余悸,唯恐有这样的事降临到我们的头上。事实正与事先的预计相距八九不离十,虽未遭遇谩骂,但在多达十余次将我们带入银、玉、花、茶、药材及土特产等销售场所,在未能满足他们愿望时的冷讽热嘲,故意刁难,则毫不留情地让我们甚感难堪。在此,我暂且写出部分导游的表现,让读者以“分享”我们这次旅游的“乐”与“苦”。
甫到昆明,接待我们的是位年轻女孩B,据其自我介绍是彝族人,刚从高职毕业年余。看来一脸真诚,甚至还向初来乍到的我们谈及自己的家庭和恋爱过程。而当看到我们从购物场所空手而归时,立即态度大变。在长长的三四小时车程中,居然耍起小孩脾气,忘记导游职责,一言不发,呼呼睡起她的大觉来。
从芒市、腾冲返回昆明后,换了一位导游。这位戴着秀郎架的女导游X,看来她的年纪稍大,城府也比导游B深得多。然而,在遇到购物少,影响她的收入时,脾气却不小,在与丽江段导游交接时,居然招呼也不打,拎着包就走人,直到丽江段导游上了车,我们才知换了导游。
丽江段导游H是个男青年,据他自己介绍,他是纳西族人(父亲纳西族,母亲藏族),一副威武相,颇有些使人“望而生畏”。这个小伙子使的是“全场紧逼”的战术。他把游客带到销售螺旋藻的商场,说得天花乱坠,把螺旋藻夸得神如仙丹,但最后看到我们仅有不到10人购买时,居然对全车旅友发出“最后通牒”:“你们48人,至少要买30袋!”大有不达指标决不开车的威势。后来再有四五位旅友购买了这才罢休。
香格里拉段导游Z是个藏族汉子。他使的是另一套战术。一上来就向大家叹苦经,说藏族人的生活如何艰苦,要上海游客大力支持。车上的旅友被其打动,感到与其被迫到藏民家去吃啃不动的羊肉,喝不合胃口的青稞酒,还不如每人出10元钱,给他500元小费。
500元到手的Z并未收敛他的敛财计划,在去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前夜,他让车停在售氧气瓶的店铺门前,对大家竭力渲染普达措国家公园海拔高,氧气稀薄,旅客会有高原反应等等,动员大家购买氧气瓶以防万一。在他的鼓动下,大多数旅友都购买了一到两瓶氧气,而两年前仅20元一瓶的氧气竟涨到68元一瓶。
从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回来时,不少旅友大呼上当,有的根本就没有用上,有的一瓶氧气吸了两口就再也吸不出来了。导游Z毫无疑问当为温柔一刀型。
整个游程中,当然也不是一个服务周到的优秀导游也没有。西双版纳野象谷的女导游W和贵州导游M就得到全团旅友的交口称赞。前者是留在云南安家上海知青的孙女,见到我们上海旅客格外亲切,一口一个爷爷奶奶地叫个不停,讲解时很仔细,沿途还再三叮嘱大家脚下留神,看到有行走不大方便的旅友,还会扶上一把;后者为上海知青的孙子,他从不强制大家购物,而是适当介绍产品,让大家自由选择。结果在最后一次进土特产商店时,绝大部分旅友都自觉地购买了商品,以作为对他的回报。
这两位导游当然是和蔼可亲型也,而且,我们应为有这样的上海知青后代而感到骄傲!
导游百态令人记忆深刻,让人回味无穷。但愿旅游界早日净化,不要再行强制购物之风,让导游真正成为旅友的好向导、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