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名窑中的钧窑,以光怪陆离、色彩斑烂的花釉彩斑瓷器闻名于世。所以钧瓷很特别、很另类,在中国陶瓷史上因为它的别致而有着与众不同地位。
钧瓷产于河南省禹州市,起源于禹州市神垕镇。始于唐而盛于宋,钧瓷为国之瑰宝、华夏一绝、举世无双,堪称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名窑奇珍。钧瓷以其古朴端庄的造型、出神入化的窑变、精美绝伦的釉色、雅而不俗的韵致,凸显出其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尊贵地位。
北宋年间,宋徽宗在禹州钧台附近设“钧官窑”烧造贡品御瓷。立命每年只烧造36件珍品进献,其余全部砸碎深埋,民间不得私藏器物,并刻有一至十的汉字数字,同号配套。这些极为珍贵的钧瓷选入宫中,供皇室使用,使宋钧成为奇珍异宝,故称“传世钧瓷”。所以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并由此成为历代帝王御用贡瓷之一。钧瓷以其傲人的色彩与神韵名冠五大名窑之首,是世界上唯一的高温窑变瓷。由于其瑰丽的色调,自然的窑变,从而改写了中国瓷器南青北白的数千年历史,开创了中国陶瓷史上颜色釉之先河。
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面一次呈现为红色,是钧窑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关于钧窑,众多藏家最挂在嘴边的话就是,钧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也是很多人认为的。钧窑的窑变艺术而不可控制,其实我们仔细观察各种钧窑瓷器,以及瓷片标本,会发现有些并不是这样。几乎大部分所呈现出来的窑变色板作品都可以清晰看出其颜色呈现出来时候的笔触现象。很多钧窑挂红挂蓝的瓷器,都是古代工匠有意笔触而至。随意一笔,便跨越了千年的时空。
传说宋代徽宗皇帝曾因一梦,创作出了雨过天晴色的汝窑。而金元时期的钧窑挂红瓷品,整体施釉色肥厚,釉色呈天青色,旷绝古今,也是当年宋金天空中的那一抹天青色的呈现。如图一件作品釉色凝固莹润,在碗的内部有随意的一笔红色笔触,飘逸潇洒。胎质干涩呈现砖红色泽。雅致是对其最形象的描绘。
钧窑进入元代以后,在北方大为兴盛,钧窑的釉层很厚,乳浊液覆盖力很强,因此对胎土的要求就不会很高,钧窑知道今天的现当代瓷器中,还在烧造。传承了千年,工艺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美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