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5岁时,我逼他学钢琴,我们两个人都经历了苦不堪言的几年。记得儿子7岁时,我和老公带他去奥地利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在莫扎特的故乡,音乐节是一年一度的盛典,不仅需要提前一年预订演出票,而且需要正装出席。于是提前3个月,我就带儿子去西装店定制礼服。看着他穿上合体的黑色礼服,扎上领结,穿上新皮鞋,露出缺了两颗门牙的调皮笑容,我感觉好有面子。只是,严重低估了一场两个小时的音乐会对孩子的考验。
音乐会开始20分钟后,儿子开始来回挪屁股,他坐不住了。我低声提醒他,然后威胁他,让他坐着不许动。他痛苦又顺从地看了看我,紧咬嘴唇,似乎动用了邱少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鼓励自己。中场休息时,他苦恼地告诉我,鞋子夹脚不舒服,我说妈妈也没办法,你再忍忍吧。结果孩子真的不吵不闹地听完了整场音乐会!结束后回酒店的路上,我问他从刚才的音乐里听到了什么,他说:“很多的大象在痛苦中奔跑……”我既内疚又心疼,深知作为母亲,我还是脱离不了拔苗助长的虚荣心,一厢情愿地让孩子受了一回罪。直到有一天,儿子说,妈妈,我想把钢琴砸了。我才意识到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我们两个经过谈判决定,他只要通过钢琴4级考试,就可以自己选择是否继续练钢琴。他果然以优秀成绩通过了考试,从此不再摸钢琴。我好心酸啊,只好安慰自己说,总有一天他能触摸琴键,找到音乐的快乐。
上了中学以后,他倒是成天戴着耳机听音乐,有时还慷慨地与我分享——敢情人家喜欢上的是电子乐。再回想他小时候,虽然对钢琴不感冒,但是对画画一直情有独钟,可以一坐好几个小时都不带挪地方的,而且对线条、色彩非常敏感。到了高中,遇上不错的艺术老师,又加上他的勤奋和天赋,他的画作被选为高中生代表作品,在当代美术馆和798的画廊里展出,还有美国的艺术大学因为看到他的作品而主动提出录取他并发放奖学金。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一次我不经意间整理儿子的作文本,发现他有一篇文章是写自己爱上绘画的原因。“记得有一个春天的下午,阳光照进房间,柔和又温暖。我看见妈妈坐在窗边,正在画布上涂抹油彩,写生院子里一棵开满花的海棠树。妈妈那时肚子里怀着妹妹。她自然又专注的神情让我觉得很美。我想,画画应该是件很美妙的事吧。”我感动良久。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