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人士指出,实行“异地养老”,一来有助于老年人养老质量的改善与提高,二来有利于调控城市人口结构,激励创业者进城,增强城市活力。但“异地养老”目前还有不少瓶颈问题,如医保互联互通问题等。
对此,市民政局表示,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其中,第十五条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工作,2017年底前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老年人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市民政局透露,上海此前也积极制定了一些方便老年人异地就医、结算的举措。目前上海已经与浙江(嘉兴、安吉、杭州、湖州、宁波),江苏(镇江、南通、连云港、常州、大丰、扬州),安徽(马鞍山),河南(洛阳)、贵州(贵阳、遵义)和青海省(西宁市)的16个城市、地区医保经办机构签订异地就医医疗费委托报销协议,以专线实时联网(3G)、非实时联网、单机版操作等结算方式,开展医保经办机构异地就医跨省市委托报销服务,缓解了部分参保人员报销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存在的往返奔波、报销周期长、垫付费用困难的矛盾,为全国解决参保人员异地就医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市医保办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准备工作,积累操作经验,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下一步,上海还将继续加强与迁出地区合作,探索实行一些简便可行的方法,完善相关措施,让异地养老的老年人尽早解决不便。比如,经过异地相关部门的审批,在异地养老的老人可以在上海医院多配一些需要长期服用的药品,免除老年人经常往返配药的麻烦。
根据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上海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结论显示,有31.6%的上海老年人明确表示“会短期异地养老”或“会终身异地养老”。江苏、浙江成为上海老年人选择异地养老的主要地区。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异地养老人群有以下特征:经济条件较好;身体相对健康;观念开放,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在此情景下,上海周边地区发展养老产业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下一步市民政局也将会同市交通部门积极调研周边地区发展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打造轨道交通异地养老圈。
随着“异地养老”兴起,针对周边地区上海老年人居住集中的养老机构,上海市将和迁入地政府探索合作监管机制,并且开展协作,尝试将一些成熟做法引入迁入地养老机构,切实保证本市老年人在外养老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