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火的数学辅导班打开“努力一暑假 开学当学霸”的口号,这让陈明敏“心潮澎湃”。
每天上两个半小时,连续上20天为一期,中间只有一天休息,同时老师提出一个硬性要求——家长必须陪读,以便每天回家辅导孩子复习。
每天上午11点半,盛夏日头最毒的时候,陈明敏就会打仗似地冲出办公楼开车回家接孩子,并赶在12点前准时坐进教室。在班里,她是最认真的“学生”,老师在前面讲,她在下面记录,每次笔记都密密麻麻记好几页,“比自己上学时可认真多了,不能因为我影响儿子学习啊”。
两点半下课铃一响,她又飞速把儿子送回家再往办公室赶。当她顶着一头大汗小心翼翼走进办公室时,似乎总能感到领导的目光冷冷地射向自己。“虽然也跟领导说明过我的难处,但毕竟天天下午迟到,换我当领导应该也不高兴吧。”
听了这些天课,陈明敏越发觉得这课上得很有必要,“老师讲了很多方法,孩子学校的老师在课上都没讲过,我以前上学时也没学过”。不仅如此,她注意到,儿子班里很多同学也都在外面上数学和英语课,“谁要是不上,开学肯定得落下”。
除了每天的数学课,陈明敏还给儿子报了英语课和游泳课。这样一来,她儿子似乎比没放假时更忙了,每天仅剩下午几个小时可以自己支配。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暑假本该是让孩子放松、调整的时间,可现在却像是全家被“绑”上了一条高速路,成了比上学还忙的“第三学期”。
其实,那种连续两个半小时高强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符合教育规律,孩子接受效率并不高;而让家长陪读,反而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认为“反正有父母听了回去给我讲,我没听懂也没关系”。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还有的孩子因为长时间接受这种“灌知识”的教育方式,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造成厌学情绪。
多位中小学教师和教育专家的共识是,放假期间,家长给孩子更多的亲子陪伴,比上一些课外班要重要得多。
在这期间,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自己的暑假计划,规定每天的作息、学习时间和休息娱乐时间,并要求孩子严格遵守,培养其规划时间的能力和责任心。
此外,还可以陪孩子一起做家务,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生活技能;跟孩子做做运动,哪怕是饭后一家人一起散散步,也都是不错的亲子互动。
如果父母实在没时间,送孩子去托管班、培训班也是一种选择,但培训班绝不等同于补课。家长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夏令营或培训班,目的是一方面让孩子能结交一些朋友和玩伴,另一方面锻炼孩子某方面的素质和才艺。胡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