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健康讲堂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欧敬民: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欧敬民 唐晔
  青玉案

  欧敬民

  深夜雨滴檐如鼓,

  近新年,放思绪,

  一载眨眼飞逝去,

  夜以继日,格局安在,

  计划可曾误?

  青山碧水横舟助,

  胸阔如海无迷雾,

  默修泉心如是屈,

  烦恼菩提,历境验心,

  同舟谁共渡?

  口述实录

  唐晔:为什么总是不求回报地帮助别人呢?

  欧敬民:我已经是社会体系中的获利者,就要知道感恩。一次在其他医院会诊,遇到一个动脉栓塞的病人,这家医院没办法手术,他又没钱转院,我就对他说,钱的问题你不用考虑,包括回家的车票我都帮你解决,后来帮他在这家医院完成了手术,安安全全送他回家。这样的事情我经常做。

  唐晔:您对病人是怎样的感觉?

  欧敬民:第一,尊重他们,既然他们信得过我,把命交给我,就是我的知己;第二,病人是我的老师,就像开车一样,真正教会你开车的是车,而不是教练;第三,病人是医生的衣食父母,是前进的阶梯,是一切的来源。所以我的每个病人都有我的手机号和微信号,24小时都能联系到我。病人家属有什么事情,比如娶媳妇,招女婿,找其他医生开刀,甚至割个双眼皮,都会找我帮忙。

  唐晔:您的手机铃声是《怒放的生命》?

  欧敬民:这首歌在我读硕读博的时候,陪伴着我向前走。同时,这也是我鼓励别人的利器,在给学生上课前,就喜欢播放这首歌,让他们在歌声中想一想,怎样面对现在的困境和挫折。

  患者留言

  我母亲97岁那年患了下肢静脉血栓,在欧主任的治疗下,很快得到康复。欧主任得知我们家住在杨浦区的五楼,又没有电梯,就利用业余时间主动上门诊疗。这样德艺双馨的好医生让我们碰上,真是幸运。

  欧敬民医生真是敬民,每次开诊都安排得满满的,从诊断、做造影到治疗,一气呵成。我们江西的,走了许多家医院,终于在欧医生这里解决了问题,太感谢了。

  1

  在欧敬民看来,“取得小的成功,靠努力和智慧;取得大的成功,要靠贵人相助;更大的成就,非经历磨难不可。”

  欧敬民人生中的第一处磨难,是贫困。他出生于安徽一个农村家庭,父母皆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很多时候都吃不饱饭”。但贫苦并没有打倒这个家庭。欧敬民的父母亲坚持让儿子上学。

  终于考进了大学,独自离家读书,让个未及弱冠的农村少年,感觉陌生,不知所措,于是在心里积郁了越来越深的自卑。他不知道该怎么跟宿舍的同学交流,见到女同学更是只想躲开。

  有一位同学对他说:“不要觉得只有自己很可怜,其实人人都有不可言说的隐痛,你需要一颗佛心。”这句话使他振作,最终他获得了第二医科大学的博士学位,进入新华医院普外科。

  欧敬民毫不忌讳地坦言自己从小到大有极长一段时间是在封闭、孤独、自卑中挣扎,“性格缺陷,连硕士生导师请我吃饭都不敢去,内心焦虑,如城池在焚,只有天天在病房,在科室,好几年都不回家,在解剖教研室研究尸体,一呆就是几天。我是二十年磨一剑。”

  终于,欧敬民在新华医院站稳了脚跟,手术越做越多。近年来,他每年的手术都在千台左右。没有奇迹,也并非靠运气,欧敬民纯粹是靠着超过常人的勤勉,走出了自己的一马平川。

  2

  一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欧敬民认识了一个画家,在画家的微信中看到了一幅画。画中人在湖边亭里悠闲赏荷,这番意境给他带来了触动,不禁赋诗以咏心志。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作诗填词变成了他的一大爱好。“也许,我是外科医生中最会写词的一个。”

  渐渐地,填词变成了欧敬民手术后做的第一件事情。“结束了当日的最后一台手术,经常已是凌晨时分。依旧还在半兴奋状态,于是填词一首,抒发一下手术中的心情与感受,送给自己。”他是个快手,一刻钟下笔有神,倚马可待,格律信手拈来,宛若天成。

  他曾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病人,91岁高龄,患的是腹主动脉瘤。很多医生因为手术风险太大而闻之却步,他面对这个挑战,没有拒绝。最终,凭借着高超的技巧,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了。时针指向午夜十二点,欧敬民兴之所至,为这位病人做了一阕《满江红》。之后他去查房,又碰见深夜看护病人的护士,心生触动,又为这位护士赋词一首。凌晨六点钟,又是一台手术,之后参加一台联欢会,又填了一首《满江红》。“很兴奋,其实并没有真正学过作词,那些文学底蕴全是当年读《读者文摘》积攒下的。无意作的词,是一种舒畅,仿佛高歌一场的淋漓痛快;有意填的词,表达的就是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了。经常填词,经常在笔下写松涛云海、白云苍狗,胸怀也会更加开阔。”

  3

  现在的欧敬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拘谨自卑的孩子,他把腹中才华、胸中壮志一点一点舒展开。他说,这得益于“佛心”的滋养。

  他经常和同事讲他跟出租车司机聊天的事。“有一次,我遇到一位3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我问,开出租车怎么样呀?司机说,不好,身体都折腾坏了,我们是一半机器人,一半植物人,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另一次,我又遇到一位50多岁的女司机,我又问同样的问题。司机说,很开心,一点都不感觉累,晚上睡不着,也会半夜出来开工。能结识新朋友,又能挣到钱,有什么不开心的呢?这两次聊天给我感触很大,两人的区别就在于,心里有没有热爱和感恩。”

  感恩的是别人,收获的是自己。所以他的门诊,从不限号,病人要求加号,他也从不拒绝。这么多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在做手术,“唯有星期八不开刀”。

  现在,他不再怕这怕那,应对任何情况都游刃有余,也学会了用曾经别人安慰自己的话去安慰别人。他没忘记自己曾经在底层挣扎很久很久,也没忘记自己受伤的时候好兄弟们的陪伴。他在很多人眼里,也是一个够兄弟、够义气的人。患者都有他的微信和电话,随时都可以打给他,不是血管外科的疾病,也来咨询他。

  他对父母至孝,“从前家里穷,经常吃不饱,和哥哥捡别人丢弃的馍吃,高中时同学给了两块午餐肉,舍不得吃,喜滋滋揣在怀里带回家给老爹尝尝。不孝的人,啥事都做不成哎。”

  欧敬民硕士毕业后工作一年的工资,全都交由父母了,甚至没有为自己添置一台学英语要用的随身听。现在,他经常带着他们出去旅游,北京,安徽,海南,巴黎。

  读医改变了他的一生,让他从一个从地上捡馍馍吃的穷小子,变成一个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有时候他会想起高考的那天早上,吃了一个学校统一发的便当,里头有一枚肉丸,特别香。“我在吃不上饭的时候,是那般努力,现在好像什么都有了,却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生命的意义,在于怒放。”他说。

  晔问仁医 唐晔

  欧敬民 新华医院普外科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血管外科疾病的手术及腔内微创治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案例·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书香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欧敬民: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猝死抢救争分夺秒
名医教你预防乳腺癌
张锐猝死:痛在牙,病在心
家庭周刊健康讲堂12欧敬民: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2017-11-08 2 2017年11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