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有时互联网也成为孩子与父母亲情的障碍,例如有的父母一边玩手机一边与孩子聊天,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状态,还有的父母对孩子规定多、监督少,不能产生有效帮助。
如果父母总是用担心、指责、挑剔、唠叨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孩子就不愿意跟父母多说,更不愿意把朋友圈展示给父母。当孩子不乐意把自己的朋友圈给父母看时,父母首先要坦然接受,理解孩子的做法,知道孩子的做法并无恶意,也要反思一下平时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另外,很多中国父母太善于“说”了,使孩子没有诉说的机会。如果父母能看到孩子的朋友圈,也不要总是发表意见。如果发现问题,可以找机会与孩子慢慢沟通。
孩子沉迷网络与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方式互相影响。中国父母老和孩子谈学习,孩子的成绩甚至成了父母喜怒哀乐的风向标,这样的交流孩子自然不喜欢。父母与子女交流少,孩子的交流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选择到互联网上与网友交流。如果孩子的网下生活丰富多彩,他是不会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
父母要用平等真诚的态度,尊重孩子,学会倾听,交流时与孩子保持目光接触。当孩子有烦闷等情绪时,先抚慰孩子的情绪,再进行沟通,关注孩子日益丰富的心理需求。
父母要用开放的、接纳的心态对待网络,客观看待并尊重理解孩子的网络使用行为,在不同的生活环节中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使孩子获得情感满足与心理支持。
孙宏艳(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