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名人生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摄影“奇葩”翁奇望
金波
■《针织女工》 翁奇望 摄
■翁奇望在工作
■《外卖小哥的晚餐》 翁奇望 摄
  ■金波

  他很善于掩饰自己的光芒。要不是长袖衬衫外面那件淡黄色的多口袋马甲,也许很少有人会把“老实本分”的翁奇望与摄影家相联系。栉风沐雨、长枪短炮、起早摸黑、攻城掠寨,临绝顶而小众山……这样的摄影人,哪怕是业余者也足以使人不得不抬起头来。而一提到他不久前摘得的第五届全国职工摄影比赛金奖,翁奇望立刻转移话题示弱:我是瞎拍拍的,以前主要用手机摄影,三年前才买了相机。

  翁奇望奇就奇在出人意料。当他开始屡屡获奖时,周围的摄影同伴很纳闷:这个一度用华为手机创天下,连单反和双反都分不清的人,凭什么拿了那么多奖?翁奇望的自我掩饰是真诚的,他“瞒”过了很多人,但他以手机拍摄的一组组“地下”作品,却没瞒得了好几位眼光犀利的摄影人。作家、摄影家卓玛“一直看好”翁奇望。卓玛看好的,是翁奇望喜欢在恍惚颠簸中用手机把人们的姿态冻结在一个个瞬间,“而翁奇望在面对这类场景时,也总是特别的动情和深切。”卓玛看好的,还有翁奇望的“优势和强大”:“用文字把那种非常感性的直觉表达出来。”

  翁奇望“地下作品”的价值,在知名摄影评论家张运榜看来,正在于“时间、地点、环境以及铺天盖地的广告悄悄改变了匆忙赶路人的心情”戏剧性的瞬息变化,“幽默的、不可思议的图语组合、攫取,给人流如潮的地下之城再造了奇异的景观,令观者散发出会心的一笑。”

  翁奇望加入上海纺织摄影协会很偶然:同行业的摄影家丛名正等初次见到他的作品便称:你能拍得好!就这样,2015年他成为八九十个会员中两位手机族之一。入会后不久,他才买了架尼康D750。第二年,通过朋友介绍,他加入了“杨元昌摄影微信群”。接着,翁奇望遇到了邬久康。翁称杨元昌、邬久康为贵人。他推崇杨元昌的摄影理念,以学术性探讨闻名沪上的“杨群”使翁奇望踏进了一片新天地。而当年上海滩“得奖专业户”的邬久康,同样开启了翁奇望的“专业户”之门。这年,在上海书展举行的“上海最美书店”摄影赛中,他的《当下童年》《为你折腰》分别荣获二等奖、优胜奖。当时的评委,除了邬久康,还有杨元昌、丁和、刘开明、王杰等。

  翁奇望得奖后,微信显示邬久康要加自己。他竟然两天没反应过来。他寻思,当年摄影界北有王文澜王家兄弟,南有邬久益、邬久康“邬氏四兄弟”,邬久康是最年轻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获奖无数。“他怎么会加我微信呢?”翁奇望问朋友:“会不会遇到骗子了?”微信里,邬久康希望翁奇望“多为上海职工摄影出力”——在职工摄影群里与其他群管负责选片。“你别以为会浪费时间精力。”贵人怕翁奇望有顾虑。结果,群友的众多佳片,让翁奇望获益匪浅。

  2017年,翁奇望喜出望外,他有一幅作品入选上海国际摄影展,“双年展”、科博会被录用了16幅,一幅以上海针织九厂女工为题材的作品获第四届全国职工摄影比赛入围奖。时隔一年,上海初尝全国职工摄影金奖,而且包揽了两金,此外还有四项铜奖、二十五个优胜奖,而其中一枚金牌就是翁奇望以一组《针织女工》夺得。消息传来,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工会领导发来微信:“感谢你为东方国际争光。”这句话在翁奇望心中的分量“不亚于金奖。”

  奇葩绽放,越来越多的人信服了。翁奇望对邬久康、杨元昌等名家充满了感激。国际摄影展,“贵人”是评委,全国职工摄影赛,邬久康为上海大力推送了一批力作。黄浦区工人文化宫副主任林均虎介绍说,去年的全国职工摄影比赛,黄浦区获得银奖、铜奖各一项。身为黄浦区摄影家协会主席的邬久康虽早已放下相机,但始终没远离摄影。他回归摄影公益,特别是出任上海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主任后,为推动上海职工摄影作了大量努力。

  专委会办黄浦公益摄影大讲堂、上海市职工摄影大讲堂,建上海市职工摄影家联盟、上海市青年摄影家联盟。为不会后期制作、不会剪辑、不会编辑组图的职工摄影爱好者弥补缺憾。让“广场舞”级别的职工懂得怎样拍人文、拍专题,提升自我。

  翁奇望“不会讲课”,但还是三次被推上大讲堂。

  头顶不离鸭舌帽的他绝非等闲之辈。他学的是机织,曾为上海纺织业最年轻的技术员、最年轻的技术厂长,高工翁奇望至今仍在龙头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资产管理。拍身边的人和事:家门口的车站,上下班必经的地铁,针织女工等等。去年“三枪”八十周年庆,很多人都在拍针织女工,但只有他脱颖而出,因为“没人比我更熟悉她们”。洁净的车间,旋转的纱锭,挡车女工有力的手臂与宁静优雅的神情,他真正拍出了女工劳动之美的神韵。

  他摄影的一家一当都摆在那,玩摄影也没几年,他才不去与别人比机器、比光影、比后期,因为没法比。他追求的是时代特征鲜明,经过人文积淀,几十年后愈发显现价值的东西,“比如像雍和等摄影家的专题纪实。”

  他入选双年展的十四张图片,《走进地铁广告》十二张照片中四张是手机照。 两张手机照《外卖小哥的晚餐》,画面上是三位外卖小哥反身爬在电动车上,以小货箱为桌吃泡面。弱弱的路灯下,他们身着醒目的红色工作服,或沉浸美味,或边吃边打量起手机。这景象,每位观者都会引发各自不同的情感与思索……在翁奇望的几十张图片里,杨元昌的目光在这张“外卖小哥”上停留了。

  “你不是新手”“你像国外的那位大家”,有人对翁奇望说,他笑了:“国外大家我可一个也不熟悉。”他孜孜以求的只是注重生活化和画面的环境,把人物关系交待清楚。“外卖小哥”被《上海摄影》杂志刊登。摄影课上,又是手机摄影的教材。

  摄影器材“与时俱进”,摄影“技巧”五花八门,后期制作不遗余力,纪实摄影“避实就虚”……摄影之路充满诱惑,又有多少人迷失了自我?翁奇望奇就奇在能扬长避短、坚持己见、保持那份难能可贵的淡定。正是这样一种“返璞归真”,勾起了摄影大咖们似曾相识的情怀。

  翁奇望所在企业上海龙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士勇认为,现在企业办运动会,年轻人喜欢电脑软件比赛,年纪大的青睐传统项目。于是心灵手巧的画图、编织,有文化含量的摄影,以及乒乓等项目都可以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以致引导他们以小善积大德。作为“东方国际”的二级子公司,“龙头” 集聚着三枪内衣、菊花内衣、海螺衬衫、414毛巾等名牌。如何弘扬百年品牌,和谐社会、和谐企业至关重要。

  不久前,首届上海职工网络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已在上海市容绿化局等基层企业、工会开始为期数月的巡展。奇葩翁奇望的“女工”组图以铜奖赫然入列。他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还有深刻的启迪。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申城纪实
   第04版:申城纪实
   第05版:申城纪实
   第06版:家庭计划
   第07版:大手小手
   第08版:情理·产业
   第09版:缘分对接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特稿
   第15版:家居生活
   第16版:名人生活
摄影“奇葩”翁奇望
专家学者论述——改革开放与文化传承
家庭周刊名人生活16摄影“奇葩”翁奇望 2018-11-14 2 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