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废科举兴新学风起云涌,山阳小学育人育心序幕的开启就源于前清秀才盛申初先生创办的“私立竞新初等小学堂”。后由私立改为乡立,1921年又转为县立并更名松江县公立第七小学。日军侵华时一度停学。1943年易名松江县山阳乡中心国民学校。1997年金山撤县建区,多所学校合并而成的山阳中心小学在2006年更名山阳小学。现在,坐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阳镇的山阳小学占地28.5亩,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有教学班29个,学生1099名,教职工103名。
113年风雨历尽,校名、学制变更频繁,但启蒙育人、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初心始终铭记,成为学校发展历程里的镌刻。作为校友,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朱开轩在山阳小学百年校庆时感慨:“百年老校,45年在旧中国,55年在新中国,虽然两个不同的时代,但各有自己的奋斗史。”爱慕殊切溢于言表。
学校坚持“竞艺创新 主动发展”办学理念,以“矢志如山 胸怀朝阳 善小养真 勤学自强”精神,借助“米兰社”、“青橄榄”社团建设,打造德艺并举、和谐共进教师队伍。近五年来,学校教师在国家、市、区各类教育教学评比中一等奖获得者41人次,成果殷实丰硕,荣誉纷至沓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校园田径联盟会员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
山阳小学艺术教育特色是绽放于山阳土地上的奇葩。从解放前的仙乐班到解放后的小乐队,再到拓展课、社团活动,更有如今的民乐课程群及新鲜出炉的区本教材,学校民乐艺术教育在传承中不断改革、推进,未有停止。民乐队老师古筝、琵琶、扬琴、中阮、柳琴、二胡、笛子等乐器信手拈来,“手把手”下,一个人就能带出一支“名”乐队,屡次代表金山参加市级比赛并斩获佳绩就是“名”证。
“我运动,我快乐”,阳光体育课程活动在“抓普及、重提高”中培养孩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连续十几年摘得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一的桂冠不是奇迹,毽球项目多次获得全国、市、区级冠军不用惊叹,足球、武术等体育项目开展如火如荼、未来可期也不必惊讶……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素养,才是学校对每一位学生的负责。
即便是玩也可以有“新花样”。风轮小车、七巧板小车各式各样,车型构造、运动原理等的知识在玩乐中传授,创新的火花在有趣里迸发。自然课探究活动衍生而来、覆盖小学全学段的“玩小车”创新项目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十三五”奋进的全新起点。
缤纷的校园是孩子幸福的伊甸园。学校85%以上的孩子来自全国各地,文化差异成为了学校顺势而取的教育资源。依托区级重点课题《来沪人员随迁子女融入“山阳文化”的实践研究》,着力民乐、毽球、渔文化等校本课程建设,创生环境、活动、评价以及保障等策略,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不仅仅是“捧着书念”,更是在铿锵红鼓中的自信昂扬,在书法室里的挥毫泼墨,在儿童画中的梦想表达,在操场上的毽球飞舞、足球盘带,在传统节日里魅力文化的体悟,在志愿服务中的家园靓丽……优质的校园文化、丰富的课程内容与多彩的教学活动,肥沃了讲礼仪、善运动、勤学习、有才艺、会创造的“五星少年”成长成才的土壤。
大音希声,唯学可以广才。山阳小学勤耕积淀的百年,是砥砺奋进的百年,也是流光溢彩的百年,而来日,势必更是华章可著的百年、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