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俩手牵手,话说不完。但说吵架就吵开了,吵也就两句。吵完就完。不冷战。
全世界一样的,母女关系,就是吵吵好好,好好吵吵。专家说。
还有比母女更亲密的关系吗?就是亲密,才吵。
吵的时候,真生气。王人佳的话,一句一句顶在心头,梗出血来。我突然想起我妈妈说我:“阿丽顶嘴辣辣响。”我突然明白:王人佳顶我,如当年我顶妈妈;我生气,如当年我妈妈生气。那里种了籽,这里结了果。
没事不吵,有事必吵。大吵小吵。
说个小吵。要出门了,看她穿了件薄衫,天气预报10多度。做妈的要说吧:怎么冷暖也不懂啊!她的微笑即刻另存,昂昂地冒寒出门走了。气死你。
说个大吵。我们合作过一本书,我写字,她插画:《与小女儿的对话》。
吵啊。
文字是现成的:几年中我在专栏上写妈妈女儿的对话。她要在短期内画近百帧漫画。
商量时,她欣然答应跃跃欲试。画到一半,翻茅枪了。
漫画不易。最后几天,一天要她画十幅。临近高考,作业又多,她说,我不画了!不画可以吗?不可以!我断然回答。除了没打,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什么手段我都用了。
最后几幅,她就是不画。我只好自己涂了几幅交帐。人家不画,还能请她坐老虎凳?
吵得最多的,是她画画慢。“墨迹”得狠。那一种慢,叫真是急死人。
王人佳懒散,像我,我也懒散呵。这个,我硬不起来。但我性子急,做什么,都快,就是糙了点。她是慢性子,完美主义。看她画画,肚肠根痒的,我忍了又忍,话到嘴边转回去又转回来。我已经尽我可能艺术地说话,你也艺术接受吧。不可能,什么省略剪切复制粘贴,都不做,直接全选:我不要你管。
我不管?我生了你,不管,行吗?
其实,很多事,你管不了。
在法国读书的最后阶段,她被作业山压趴,电话里哭叽叽的。留法五年,没听她叫苦喊累。我吓坏了。我只要女儿,随你是大画家还是小百姓。她崩溃了,谁赔我女儿?
我说,这样,你放下电话,穿好衣服,出去买飞机票,回家!
她愣住了。半晌,才说,我做作业去了,我挂电话了。
我是真的叫她回家。
后来她说,哪个妈妈像你,关键时刻你不鼓励我,叫我做逃兵!
毕业作品,她完成得出色,得了全班第二。画了白居易的《琵琶行》,画了《石库门》。
之后,她一直孜孜于石库门。慢是慢,磨是磨,画了一幅又一幅。
终于,要办画展了,展出她的《石库门》。盛曙丽
编后
回顾《家庭周刊》的历史,盛曙丽算是创始人之一,那份远见,那种辛苦,一言难尽。她还是作家,还是上海女记者合唱团成员,用笔记录下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歌喉把友谊传递到了世界十几个国家。
外人看职场上的她,少有不羡慕的。她退休后的家庭生活其实一样的精彩。11月22日,她女儿王人佳的个人画展将在海派文化中心揭幕。身为母亲,那份甜蜜,肯定溢出心田。
本期“大手小手”,我们邀约盛曙丽写写她和女儿“吵相骂”的那些事,作为与子女相处模式的一个样本,提供给我们亲爱的读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