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萍”到“常四爷”,到“李白”,濮存昕在人艺舞台上塑造过众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而其父苏民更是集演员、导演等于一身的著名戏剧家,多年以来,濮存昕与苏民这对父子成就了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一段父子佳话。
濮存昕回忆说:“从小在家里就知道演戏最重要的,不管什么情况家里所有人都要保障我父亲的演出,我每每要去送饭,他在我心里中是至高无上的,慢慢我也干了这行了,知道他在剧院里做的这些事情,更感到我作为他的孩子是很荣光的。”
他坦言,父亲苏民把一生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人艺,“我对人艺的感情首先来源于他的。”
苏民去世以后,濮存昕与家人一直让他的书桌保持生前原貌,“我们就觉得他那地方不能给他动,他的砚台、架子、那些书不能消失掉了,因为,父亲曾经有过。”
濮存昕说,父亲苏民是他艺术事业起步时期的模仿对象,奠定了他对朗诵和戏剧艺术的正确认知,自己初演由父亲导演的经典话剧作品《李白》时的“说不透”的感受至今印象深刻。
“父子间说不透的东西很多,有时说急了再多说怕就该吵了。《李白》排练期间,两个多月我没回家,一回家就别扭,关于排练,不同的看法太多。这是我们父子间的常态,不能说也没法说透。”濮存昕说。
濮存昕感叹,“儿子和父亲间的关系,我之前不大愿意讲,好像讲出来家里的事就变成大伙的事了。这么多年我们有纠结有争吵,有拌嘴和生气,甚至天塌下来,但是归根结底,这仍是一种舍不去、躲不开、丢不了的事情,这就是父爱,生命本身的品质不可能那么纯粹。”中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