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柏林爱乐乐团上海音乐会的前前后后
~~~——记柏林爱乐乐团上海音乐会的前前后后
~~~——记柏林爱乐乐团上海音乐会的前前后后
~~~——记柏林爱乐乐团上海音乐会的前前后后
~~~——记柏林爱乐乐团上海音乐会的前前后后
~~~——记柏林爱乐乐团上海音乐会的前前后后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者之师”挥洒激情音符
——记柏林爱乐乐团上海音乐会的前前后后
观众在广场观看大屏幕直播
西蒙·拉特尔登台指挥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相隔六年后的再次沪上亮相,柏林爱乐乐团仍在本地音乐爱好者的热情包围中,感受到了宾至如归的亲切和温馨。昨晚,这支世界乐坛的“王者之师”在音乐总监西蒙·拉特尔的指挥下,登台上海大剧院尽情营造色彩缤纷的旋律世界。听众畅游其中,充分享受音乐带来的欢娱和满足。

  引发联想思索

  柏林爱乐的这台音乐会,一开始上演的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小丑的晨歌》。印象派风格在这部作品中具有鲜明的体现,西蒙·拉特尔在短短的8分钟里,就如是一位勤奋的园丁,倾身乐队,双手不停地调节着每一个声部的轻重强弱,忧郁与活泼、悲哀与诙谐、感伤与热情的交替呈现,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性格矛盾、命运坎坷的小丑形象。作为一支老牌德国乐团,柏林爱乐演完了有西班牙音乐元素的法国作品后,上演的第二部乐曲是日本作曲家细川俊夫的圆号协奏曲《花季》。这部强调将自然声响融入音乐织体的当代作品,用站在观众席两侧与后方的小号、长号、圆号,来营造风声、水声。乐队就如在扮演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从生命的孕育到含苞欲放,稚嫩的心灵在承受不协和音响的过程中吸收营养,逐渐升华到灿烂绽放,音乐意蕴富有东方禅意的韵致,也颇能引发听众的联想和思索。

  状态自由放松

  下半场的德国作曲家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显然是柏林爱乐的拿手好戏。尽管事先有不少媒体报道这部未完成作品难度如何高,但对于英国爵士西蒙·拉特尔和柏林爱乐的乐手们来说,没有攻克不下的交响曲,更何况他们是一支世界顶级的德国乐团。三个乐章的《第九交响曲》,长达65分钟,只见西蒙·拉特尔孜孜不倦地用细致的手势操控着每一个乐段,乐手们则毫不拘谨地沉浸于乐曲的情感世界,状态非常自由和放松。灿烂的铜管、优雅的木管和光滑如绸般的弦乐声部,汇成跌宕起伏的音乐场景,时而如喃喃细语,时而似掀起波澜壮阔的高潮,让听众的心情也随之潮起潮落。担任乐队首席的那位青年亚裔乐手,是前年考入柏林爱乐的日裔小提琴家樫本大进,今年只有31岁。虽然年纪轻轻,但他的演奏姿态潇洒果断,显然已牢牢坐稳了首席的“交椅”。

  下次多待几天

  无论是音乐会的热烈反响,还是舞台之外的隆重招待,柏林爱乐的乐手们在上海处处感受到上海人的热情好客。前天一到沪,上音长笛演奏家何声奇等人就邀请乐团的10多位首席品尝鼎泰丰的特色小吃,大家相聚一桌,言谈甚欢。乐团排练时,上音、上音附中和上海德国学校、英国学校的师生们还同场观摩,让乐手们把熟悉场地的走台,当成了正儿八经的音乐会。演出结束后,许多中外听众还相聚大堂久久不散,长笛首席帕胡德在售票处的唱片签名已经排起了长队,而西蒙·拉特尔也赶紧换好衣服,坐上车一溜烟直往南京东路世纪广场驶去。据悉,昨天演出前后,沪上各个机构为柏林爱乐分别举办了4场招待酒会,乐团总经理马丁·霍夫曼出席了媒体见面会,还要在一场场酒会上连连“干杯”,忙得不亦乐乎,不过他还是非常高兴地说:“我已经深感来上海只演一场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我们会尽快考虑下一次来到这里的计划,而且,一定会多待上几天”。  资深记者  杨建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综合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法治视窗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王者之师”挥洒激情音符
上海评弹团昨举行团庆专场
西蒙·拉特尔:祝福你们!爱你们!
谭维维不做万金油
上海举办书画陶瓷艺术展
《米奇环球狂欢之旅》在沪演出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2“王者之师”挥洒激情音符 2011-11-14 2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