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博物馆
已收藏11.5万件藏品,拟由历史老建筑改建,成为综合反映上海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成就的城市博物馆。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中心
定位于展示传统文化遗产的窗口、传播创新文化艺术的舞台、市民体验文化遗产的场所、非遗展示传承中心等。
★上海图书馆二期
除图书馆功能外,同时将纳入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上海市社会科学会堂等功能。
★上海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将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新闻出版博物馆。
1.崧泽遗址博物馆
选址青浦崧泽遗址所在地,计划2012年开建,2013年开馆。
2.宋庆龄事迹陈列馆
位于上海宋庆龄陵园,明年上半年开馆。
3.上海虹桥国际舞蹈中心
选址延虹绿地,包含实验剧场、舞蹈艺术展示、创意中心及配套设施等,今年底开工,预计2013年竣工。
4.刘海粟美术馆
从虹桥路现址迁往凯桥绿地(凯旋路延安西路路口),建成国家重点美术馆,计划2012年开建,2014年开馆。
5.钱学森图书馆
位于交通大学徐汇校区,12月11日开馆。
6.巴金故居
位于武康路,基本修缮完工,计划12月1日开馆。
7.上海交响乐团
从湖南路105号迁往复兴中路1380号,计划2013年竣工。
8.上海自然博物馆
从延安东路260号迁往静安区雕塑公园(北京西路石门二路)附近,计划2013年开馆。
9国粹苑
由上海京剧院、朵云轩艺术中心组成,从岳阳路迁往天钥桥路1188弄地块东端,今年年底开工,2013年竣工。其中,朵云轩艺术中心将成为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平台。
10.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选址世博园浦西园区,是国际展览局唯一官方博物馆,注重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展示、收藏和研究,计划2012年开工,2014年开馆。
11.上海儿童艺术剧场
选址原世博会上汽—通用汽车馆,预计2013年6月1日投用。
12.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暂定名)
选址原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承担现上海美术馆的当代艺术展示功能,明年10月1日试展。
13.中华艺术宫
选址原世博会中国馆,依托上海美术馆作为运营管理主体,展项偏重于现代艺术,明年10月1日试展。
上海昨天公布一批重要文化设施将陆续开工,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本市将根据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按照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力争在文化设施的建设、布局、人均享有面积等指标方面,趋近国际文化大都市。
艺术场馆 完善布局
从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规律来看,艺术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美国纽约有展示古代艺术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示近现代艺术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展示当代艺术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伦敦有大英博物馆、泰特大英博物馆和泰特当代艺术博物馆;巴黎也有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和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战略需要,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发展趋势,都要求上海需形成完整的艺术博物馆体系。经过反复论证,市委、市政府决定选址世博园区中国馆和城市未来馆,分别建设以展示近现代艺术为主的中华艺术宫和以展示当代艺术为主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由此与以展示古代艺术为主的上海博物馆交相呼应,构成上海艺术博物馆完整格局。改建工程于年内全面展开,明年10月1日试展。
世博资源 整合利用
同样选址世博园区的世博会博物馆,将全面反映1851年以来的世博会历史、上海世博会盛况和今后的世博会举办面貌,具备全球世博文化与创新知识库、展示中心、教育中心、培训中心和文献中心功能,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展览馆,也是国际展览局唯一的官方博物馆。该馆于明年开工改建,预计2014年开馆。选址世博浦西园区上汽通用馆改建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将充分利用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先进的馆内设施,以及大型沿江绿化带、开阔广场等条件,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既能观看各类演出和影视、又能举办活动的多姿多彩文化场所。该馆于明年年初开工改建,2013年的“六一儿童节”开幕首演。
因地制宜 推动集聚
在结合世博场馆的后续利用,打造新的文化博览集聚区同时,本市还将积极推进西部虹桥地区文化设施改造提升,打造舞蹈演艺集聚区。其中,目前已进入前期筹备的虹桥国际舞蹈中心选址在延安西路和虹桥路之间,8万平方米规模的总建筑面积包括实验剧场、合成排演厅、练功房、教室等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像法国国家舞蹈中心、英国拉班舞蹈中心、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一样的有世界影响力的舞蹈艺术高地。
现位于虹桥路的刘海粟美术馆,存在展示区和库房较小、建筑结构老化等局限,结合虹桥国际舞蹈中心的建设,该馆将于明年迁建至凯桥绿地,2014年将成为符合国家重点美术馆要求的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重要设施,面向公众开放。这些设施也将为建设中的虹桥商务圈,提升文化内涵。据悉,本市还将整合改造人民广场西藏路地区的剧场群落,规划建设文艺表演集聚区。
国粹文化 激发活力
上海京剧院与朵云轩艺术中心,一个是国家级重点院团和海派京剧传播中心,一个是全国享有极高知名度的百年“老字号”,在上海文化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批准,上海京剧院和朵云轩艺术中心于年内在天钥桥路1188弄地块择址作为“国粹苑”项目开工建造。2013年年底竣工建成后,将进一步激发活力。上海京剧院具备艺术创作、排练演出、抢救传承、录音录像、创新研发、普及教育和历史展示等功能;朵云轩艺术中心将成为国内第一个服务全国、汇通中西、集全球高端艺术精品展示、交流、传播、交易及衍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设施。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崧泽遗址所在地建造的崧泽遗址博物馆,也将在2013年建成后,成为上海市民了解本土远古文化的窗口。
文化建设 新的高度
除了这些重大文化项目即将陆续开工投入建设之外,目前,上海还在建设一批“十一五”立项开工的重点文化设施,如上海交响乐团新址、上海自然博物馆、巴金故居、钱学森图书馆、宋庆龄事迹陈列馆、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等,正在筹备已纳入“十二五”规划的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中心、上海图书馆二期、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等,以及大力推进一大批“十二五”区县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
显然,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上海借助世博成功举办的效应、借助建设“四个中心”为城市创造的发展机遇,文化设施的建设正在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