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本版列表新闻
【文博故事】~~~
【文博故事】~~~
【文博故事】~~~
【文博故事】~~~
【文博故事】~~~
     
2012年03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博故事】
一副五言联蕴涵师生情
华振鹤
  华振鹤

  听书画界朋友说,曾熙四世孙曾迎三先生正筹备在张大千家乡的四川省博物馆举办“张大千师友展”,展出曾熙、李瑞清、吴昌硕、王一亭、张大千等人作品。曾熙、李瑞清是近代中国著名书家,被誉为“南曾北李”。经过半个多世纪沉寂,近年来重新引起人们关注,上海、台湾等地先后举办画展,大获成功。所以,当听到成都办展的消息,我便迫不及待地踏进迎三先生的寓所里,打听虚实。 

  虽说春节刚过,迎三已开始忙碌了。他指着大书案边一堆画轴说,展期定在9月份,这些都是他从收藏多年的曾熙作品中挑出来,准备参展的。我一件件打开观赏,真是功力深厚,非一般书家可及。忽然看到其中一副对联:“长歌发清徵,素月明容光。”旁有款谓:“此戊午年所书,已敝簏中物矣。而季蝯弟乃酷好之,且以重值购得之,乞髯补题。足见一物之成毁,亦有数定,况大此者乎!壬戌重九前,熙。”一查,曾熙书写此联在1918年,为张大千补题则是四年以后的1922年。对联不但写得好,而且蕴涵了曾熙、张大千的师生之情,放进此次展览中,太合适了。 

  张大千名正权,别号大千居士,1898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县。据说,出生那晚,母亲梦见一黑猿坐膝下,于是后人就有张大千黑猿转世之说。他从小得到画家兄长张善孖指点,学习书画。1919年他来到上海,在河南路景兴里曾熙家中正式投帖拜师。由于“黑猿转世”的传奇故事,老师为大千取名蝯(猿的异体字),号季蝯。至于大千改名“爰”,那是后话了。不久,曾熙介绍他又师事“南曾北李”中的李瑞清,共同培育这位高足。 

  曾熙(1861-1930)湖南衡阳人,清末进士,曾主讲石鼓书院。晚年受李瑞清力邀,在上海鬻字画,自号农髯。他的书法与吴昌硕、沈曾植、李瑞清并称民初上海四大书法家,影响很大。现在悬挂于玉佛寺的大雄宝殿匾额,便是他的手书。一生喜爱《瘗鹤铭》反复临写;又喜章草,偏偏张大千想学的正是章草,而且很得师法。这令曾熙大为高兴,入门不久就破例书赠章草五言联:“从所好求乐,每无因得缘。” 

  对于张大千的书才,曾熙是十分称赏的,甚至以收大千为徒而自傲。某次通信中,他说:“得弟,吾门当大,当自喜也。”大千则对老师满怀知己之恩。他家境富裕,学画外致力于收藏,曾师作品自然在收藏之列。 

  1922年,他偶然发现一件无款的对联,一看便知出自老师之手。原来,当时求鬻曾熙书法的人甚多,但老先生认真,稍不合意便朝簏中一扔,决不示人。某些求购心切或贪小便宜的人便出歪招,买通磨墨的书僮,瞒过老先生,偷出“簏中之物”出售,这自然无款了。但是当大千向藏主提出转让时,藏主却一口咬定不卖,直到开出高价才松口。尽管如此,他依旧兴冲冲地去请老师补题。这就是本文前面提到的作品。 

  张大千毕生不忘师恩。曾熙去世时,他为老师料理后事,守墓一个月才离开。又一生广搜老师作品,所藏极丰。友人以曾熙作品为赠,而大千总是恭恭敬敬地双手来接,而且以自己的精品回赠。师生之谊,可见一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3·15专刊
   第A09版:3·15专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古镇味道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04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财经周刊
   第B10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11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12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13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14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15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16版:拍卖指南
唐·周昉《戏婴图》
清乾隆·铜鎏金掐丝珐琅蒜头瓶
一副五言联蕴涵师生情
刊头篆刻
“龙腾盛世”紫砂对壶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B04一副五言联蕴涵师生情 2012-03-03 2 2012年03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