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目前在拍卖市场上受到追捧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那个时代中影响了一代人的作品,像朱膺在1963年创作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原名《记者》,发表于《美术》封底。据朱膺的回忆,当年经过上海南京路大光明电影院对面的画廊,见几位少先队员全神贯注地在抄写雷锋日记。特别是最前一位形象极为突出,使他十分感动,立即找铅笔在一信封背上画了速写,回家立刻以此动人场景作成油画,展于上海画展。特别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要求加上“雷锋之歌”,前后多次发行年画,总量达到了600万份,在前两年的成交价也达到了46.2万元。
除了年画作品之外,在那个年代中,连环画也是非常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载体,特别是有关雷锋的连环画作品更是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像1965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印量达到了78万册。在当年各个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这本连环画就成了许多青少年争相传阅的宝贝。其作品杨永青绘制的原稿,在2010年的拍卖会上,以14.56万元成交。
1977年6月1日,三毛阔别十年后,以系列漫画《三毛学雷锋》形象复出。这也使得其成为了雷锋系列书画中一个独特的题材。张乐平也会绘制“三毛学雷锋”漫画作品赠送给一些友人。像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张乐平《三毛学雷锋》立轴,估价2万至3万元,成交价达到了8.96万元。
摘抄《雷锋日记》也是当年非常流行的一种练字方式,还出版过相关的字帖。对于书法家们来说,也会选取其中比较经典的语句作为创作对象。在1996年的拍卖会上,就出现过费新我在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书法《雷锋日记》镜心。其中的内容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共青团员都应该想一想,怎样来写自己的历史——我要永远保持自己历史鲜红的颜色”,这段话原本是在最早版本的《雷锋日记》,但编辑后来发现这段话原来是摘自中央党校杨献珍的一篇文章,于是《雷锋日记》再版时便删去了这段摘记。 肖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