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节目引共鸣
帮助普通人实现心愿和梦想,是近年来电视节目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一种追求。一些关注小人物梦想的节目,只要挖掘出人性的闪光点,都能引发广泛共鸣,如《中国达人秀》中孔雀哥哥要让瘫痪在床的病妻露出笑容的愿望、火锅妹潘倩倩希望自己成为歌手的梦想;《中国梦想秀》中6岁听障女童楼奕与“超女”李宇春同台唱歌的梦想;《向幸福出发》中名叫小骆驼的小男孩希望离异父母能复婚的愿望等。
情操高尚更动人
虽说再细小的梦想都不卑微,再平凡的故事也会感人,但《大爱东方》展现的一些追梦人无疑具有更大的情怀,更高的情操。
徐仙琴,一个浙江义乌普通的农村母亲,儿子先天性聋哑令她一度感觉失去人生意义,但她硬是凭着不懈努力和伟大母爱教会了儿子开口说话。她的成功引起了轰动,很多父母都将聋哑孩子送来,她将细心、耐心、恒心化作绵绵关爱,如今已让220多个聋哑孩子开口说话,点亮了他们未来的生活希望。杨永兴,重庆巫溪县城厢镇的一位农村电影放映员,他在38年里几乎走遍了全县的乡镇、村社、学校,放映电影近9000场,累计行程8万多公里。如今,他依然不知疲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他的愿望就是为更多农民“送电影”。汤玲玲,27岁,一个月收入过万元的都市女白领,曾喜欢名表、香水、咖啡,如今却走进条件艰苦的贫困山区,在甘肃、四川、广西等地帮助建立了50个村级小学图书室,每个图书室有大约1500本书。去年9月,她干脆辞去工作,告别都市,前往广西玉林支教……
梦想升华成大爱
这些圆梦人身上都有着一种令人震撼的大爱,他们都有各自的梦想,但都超脱、升华为更大的情怀。网友看《大爱东方》后留言说:“在寒冷的冬日,一起寻找心中最温暖的地方。”
电视圆梦节目其实是将荧屏作为一个平台,“借给”普通人用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现在一些节目出现的一个倾向是,登台者的愿望越来越个人化、娱乐化。虽然有些电视圆梦节目宣称,普通百姓均可前来圆梦,但实际上,参加节目的大多是些拥有歌唱、舞蹈等才艺的人。既然节目是帮助大家圆梦,而梦想应有宏大和狭隘之分,有高尚和平庸之别,为何不利用这个平台,让人们去实现一些更有意义的梦想呢?《大爱东方》无疑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因为它帮助着一群具有大爱情怀的人在圆梦,这种圆梦过程能让人精神升华、心灵净化。
首席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