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观球是一种享受,有时当节日来过。这个享受,可能过程就经历“喜怒哀乐”,即主队先进球的喜悦,被扳平或反超的懊恼;可能预测结果就是“怒、哀”,但只要是重要的、尤其是与外国球队较量的比赛,还是执著地守候在电视机前,体验这种“爽与不爽”。
近日,在亚冠首赛中,恒大足球队客场以5︰1的大比分,酣畅淋漓地横扫韩国联赛冠军全北现代,中国球迷有理由大呼爽快,韩国媒体则惊叹“是个耻辱”。
恒大的这次胜利成为一个新闻热点,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也在媒体和网络上频频现身。据悉,就在那场比赛开场前3个小时,身在北京开着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许家印,特地给球队主帅李章洙打了个电话,让其向球队临时宣布了他新设立的“为国争光奖”———每个净胜球200万奖励。于是,该场比赛的赢球总奖金从最初承诺的600万,飙升至1400万元。
看来,当今体育竞技场观球的“爽与不爽”,介入了“资本的力量”。市场经济的规律是,观众越多,即“需求”越多,资本涌入越多,利润也滚滚而至。我观足球,11人与另外11人的对抗,“排列组合”,千变万化,令人难以琢磨,悬念频生,奥妙无穷。足球展现着人类体能、力量、技巧、智慧、勇敢、团队合力、明星魅力,给人健美和力量的享受。足球的观众最多,球迷最多。依托电视转播,更拓展着无限的市场。据了解,恒大集团从2010年接手广州足球俱乐部以来,累计在足球上的投入超过7个亿,三年光景,从冲超成功,到升班马夺冠,人们领教了“资本的力量”。
体育比赛通过电视和网络,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其娱乐、煽情、发泄等功能被急剧放大,比赛产生的竞争、刺激与爱国、爱乡土意识交织,吸引、培育着越来越多的球迷,会涌动着难以估量的群体情感汇集,而球员尤其是明星球员、明星教练就会成为公众人物,甚至是英雄,他们同时也被商业化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曾经看过一部《中锋在黎明前死去》的电影,影片中球员可以被买卖,既开了国人的眼界,又被当时正统意识形态所嗤之以鼻。如今,队员转会还有挂牌价格,赢一场球立刻成为“百万富翁”……已为社会所接受。俱乐部建立策划班子,有了游走世界的“星探”,对国外球员、国内球员、教练的“挑选”和“换手”,如何做到“物有所值”甚至“价廉物美”,成为俱乐部不可少的经营策略和艺术。许家印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家”,恒大与现代一役,可在MBA教学中成为一个成功案例。
一旦资本介入球赛,观球的“爽与不爽”起着微妙的变化。赢球的“爽快”之中有了“不爽”的成分。恒大队此役五个进球全出自外籍球员之脚。想想未来,一丝悲哀会滋生:世界杯、奥运会的球队,“洋枪”是不能上的,会不会“洋枪”换成“银样镴枪头”呢?在国内联赛中,中超有了阿内尔卡、孔卡,中职篮有了马布里、史密斯、威廉姆斯,球市热闹了,好看了,但一旦没有了大牌外援,中国队如何在世界赛场驰骋?
体育的产业化运作,是一柄双刃剑。资本的本性就是突破民族壁垒,它有利于国内球员在更为激烈的对抗中成长,国内联赛就有了“国际味”,国内球员也可以在海外求得生存和磨练。但资本不在乎国籍。倘若国际比赛,赢球是“硬道理”,而培育和涌现出中国的球星,更是“硬道理”。笔者期盼有关方面在联赛的体制、引进外援、上场外援的规则等方面再作探索,使比赛培育出中国的足球明星,中国队在世界杯、奥运会的赛场上,多一点使球迷大呼爽快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