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抽查锱铢必较
在上午现场抽查中,被查卖场配备的结算用电子秤全部在强检有效期内,符合要求。但是随机抽查的包括三文鱼、酱鸭、五花肉、海鲜菇、虾皮等30个品种的近百件商品,在市计量测研院强检中心带来的电子天平面前,虽然没有重大“短斤缺两”行为,商家也主动进行了“去皮”销售,但仍有部分存在“去皮”不够的现象,譬如乐购里每公斤35.6元的盒装螺蛳肉,差了11克,相当于让消费者多付了0.4元。
专家说,带不带一次性包装盒和保鲜膜,虽然前后重量仅仅相差区区几克,但按内装商品的同等价格进行搭售,还是会让消费者吃“小亏”。而要是万一碰到单价每公斤上百元的高档商品,商家就有可能每件“多赚”1元钱左右。
大多商品挤掉水分
实际上,相比几年前常见的自包装商品,特别是冰鲜水产品常发生包冰不均匀、包冰量过大、反复冷冻等现象,如今申城超市卖场的商品包装计量基本上已挤掉水分,总体都能保持秤准量足。在今年元旦和春节的年货销售旺季,质监部门就对沪上140家超市卖场的自包装商品开展过专项计量执法检查,抽查的4000余件自包装商品总体合格率在94%左右。至于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多为由于销售人员跨年换人换岗,企业培训跟不上,造成少量包装销售时未能按规定“去皮”或“去皮”不够。
【消费提醒】
申城超市卖场的“斤两”总体有保证。万一消费者在此买高价定量包装或自包装商品时不放心,可当场在贴有强检合格标志的公平秤或电子秤上复秤,确保所购商品秤准量足。
同时,也别忘了看是否存在“带皮”销售,即商家在卖价格昂贵的预包装商品时,是否将一次性保鲜盒或保鲜膜的重量算上,又按包装商品的同等价格搭售。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称重计量零售商品的实际重量值与结算重量值之间允许有微小误差,不同单价的商品误差也不同,价格越贵的计量误差限值越小(附表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