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第六届春令热线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一次性包装盒或保鲜膜多几克也会让消费者“吃亏”
~~~一次性包装盒或保鲜膜多几克也会让消费者“吃亏”
~~~一次性包装盒或保鲜膜多几克也会让消费者“吃亏”
~~~一次性包装盒或保鲜膜多几克也会让消费者“吃亏”
~~~一次性包装盒或保鲜膜多几克也会让消费者“吃亏”
     
2012年03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薄薄“一张皮” 分量“吃价钿”
一次性包装盒或保鲜膜多几克也会让消费者“吃亏”
▲上午,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人员在复核袋包装食品重量 本报记者 陈意俊 摄
新民图表 制表叶聆
  超市卖场的秤头,就一定精准吗?今天上午10时,本报“春令热线”记者随市质量技监局计量处的执法人员,赶赴金沙江路上的农工商118店和真北路上的乐购,突击检查了熟食、进口水果、冷鲜肉类和水产等超市自包装商品的计量。

  现场抽查锱铢必较

  在上午现场抽查中,被查卖场配备的结算用电子秤全部在强检有效期内,符合要求。但是随机抽查的包括三文鱼、酱鸭、五花肉、海鲜菇、虾皮等30个品种的近百件商品,在市计量测研院强检中心带来的电子天平面前,虽然没有重大“短斤缺两”行为,商家也主动进行了“去皮”销售,但仍有部分存在“去皮”不够的现象,譬如乐购里每公斤35.6元的盒装螺蛳肉,差了11克,相当于让消费者多付了0.4元。

  专家说,带不带一次性包装盒和保鲜膜,虽然前后重量仅仅相差区区几克,但按内装商品的同等价格进行搭售,还是会让消费者吃“小亏”。而要是万一碰到单价每公斤上百元的高档商品,商家就有可能每件“多赚”1元钱左右。

  大多商品挤掉水分

  实际上,相比几年前常见的自包装商品,特别是冰鲜水产品常发生包冰不均匀、包冰量过大、反复冷冻等现象,如今申城超市卖场的商品包装计量基本上已挤掉水分,总体都能保持秤准量足。在今年元旦和春节的年货销售旺季,质监部门就对沪上140家超市卖场的自包装商品开展过专项计量执法检查,抽查的4000余件自包装商品总体合格率在94%左右。至于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多为由于销售人员跨年换人换岗,企业培训跟不上,造成少量包装销售时未能按规定“去皮”或“去皮”不够。

  【消费提醒】

  申城超市卖场的“斤两”总体有保证。万一消费者在此买高价定量包装或自包装商品时不放心,可当场在贴有强检合格标志的公平秤或电子秤上复秤,确保所购商品秤准量足。

  同时,也别忘了看是否存在“带皮”销售,即商家在卖价格昂贵的预包装商品时,是否将一次性保鲜盒或保鲜膜的重量算上,又按包装商品的同等价格搭售。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称重计量零售商品的实际重量值与结算重量值之间允许有微小误差,不同单价的商品误差也不同,价格越贵的计量误差限值越小(附表如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第六届春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来信来论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财经周刊
   第B10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11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12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13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14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15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16版:拍卖专题
   第B17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18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19版:财经/年报专题
   第B20版:拍卖指南
平日里投诉 推三阻四 3·15期间 速战速决
售后服务应杜绝“双重标准”
电梯骤停,二十分钟“被困者”获救
薄薄“一张皮” 分量“吃价钿”
上午来电
新民晚报第六届春令热线特别报道A03薄薄“一张皮” 分量“吃价钿” 2012-03-17 2 2012年03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