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很细心地把喝光的牛奶盒叠在一起,挨个按扁,整齐摆放,等着有人回收。只是那些牛奶盒最终没能盼到脱胎换骨变成笔筒或长椅的那天,就被扔进了垃圾桶。现在,它们的去处好了一些,每周会与废报纸一起成为收废品阿姨的囊中之物,进入可循环利用的渠道。
环保向来是我喜闻乐见的。尽管不能与志愿者一样站在第一线为这座城市增添一抹新绿,但凡有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我都会积极地参与。
没人希望自己的家园早早沦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正因如此,才会有居民不懈地与企业抗争,只为保住家乡一如既往地和谐与安宁。
有一次回湖南老家,看着幼年玩耍的小河畔旁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未免有些惆怅。曾经清澈见底的小溪,如今只剩下未加处理的工业用水哗啦啦地流过;当年可以直接饮用的水库旁,贴上了同乡人“我们要喝水”的抗议。
环保是什么?环保不是每天挂在嘴边的口号,不是一味地节省用水,更不是一个事不关己的概念。2010年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台环保指数的测试机。填写了一些平常的生活习惯后,我欣喜地发现自己原来也属于环保人士。倘若你能将垃圾分类、使用能耗较少的节能灯、不浪费一滴水,你就已经让环保贯穿了你的生活,成了一位地球绿色的守护者。
去年夏日里出游,偶然望见公园里的长椅标着一段文字“这张椅子由200个废弃牛奶盒包装”,我坐在长椅上又是笑又是跳,顿觉平日积攒牛奶盒是值得的,更燃起了保存每个牛奶盒的热情。看着牛奶盒的“重生”,我仿佛望见了环保的美好前景:垃圾可以得到循环的利用,荒地可以植树造林,无污染的新能源兴起,地球母亲重焕生机……
我做过一个梦:人们在绿油油的草地里唱着歌,莺飞燕舞;冒着黑烟的烟囱被吐着嫩苞、生机盎然的花园代替;清洁的太阳能、水能、风能无处不在。远处,高楼大厦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低矮的小木屋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但愿真有这么一天,地球母亲停止了痛苦的呻吟。毕竟,20个牛奶盒能制一个笔筒,200个才能做只小凳子,该要多少只牛奶盒,才能重建一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