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压力的不仅有考生,宁波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陈安平说,“无论从考官、考生、社会关注度还是我们行政层面看,公务员面试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都不言而喻”。
继去年之后,宁波市今年再次实行了公务员面试旁听制度,并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发布了面试旁听公告。据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处长胡虎森介绍,参加这次面试旁听的,不仅有市民在网上自愿报名参加的,还有基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新闻记者。
“我们希望借此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公务员面试不再神秘;二是公众对公务员考录的各环节进行监督。”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金俊杰对记者说。
4月28日中午12点半,已经退休的王义方准时来到宁波市委党校,他是从网上报名的旁听市民中产生的八名最终人选之一。王义方对记者说,“一直想了解公务员面试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算刮风下雨也要来。”
考场原本是一个会议室,窗户密闭,一片寂静。为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因素干扰,每个考生面对的试题相同,考官按照评分表要求独立评分,不再追问。1号考生答题完毕后,在一旁就座,考官现场打分。
在15分钟的面试时间里,他们要对三个问题发表看法:1.请谈谈对“位”(职位、地位)与“为”(目标、目的)之间关系的理解;2.一个人如何既演好“独角戏”,又唱好“大合唱”;3.有的地方在打造“离群众最近的政府”,对此有何看法,又有何建议?
在紧张的气氛下,大部分考生的回答都显得拘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拓宽问政渠道、加强微博问政”“加强公仆意识、在其位谋其职”等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语句。
在7号考场的前13位考生中,最高得分为78.22分,最低分为7号考生的73.12分。因为过于紧张,7号考生刚进门就闹了个“乌龙”,对着考官说,“各位考生,下午好”。落座后,一直埋头作答,在长达十余分钟的时间里,没有抬过一次头。
每一位考生回答结束后,作为旁听人员之一的应以伟都会在心里打一个分数,“最后的得分跟我自己在心里打的分数基本都比较接近。”
胡虎森对记者介绍,社会各界对公务员考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旁听只是我们在推进考录公平、公正、公开方面的其中一项措施。”
所有的制度设计最终需要通过工作细节来坐实公平性,金俊杰表示。考试时间由前几年的两天改为一天,所有的市区县考试同一天完成,减少时间拖长对考试纪律性的影响。考官执考考场经过抽签产生。每组考官结构由往年用人单位2名考官改为1名,减少用人单位的主观影响。
第一次参加公务员面试的陈烽对考试的严肃性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在这种公正的环境下面试,任何结果我都可以接受。”
中国新闻周刊(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