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因此存在着大量的文字记载和口口相传的民间偏方。如今中老年人往往是民间偏方的实践者。但若不加分析盲目尝试偏方,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物是用来治病的,所有的处方药在投放市场之前,必须通过有关权威部门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检查。药物首先要能治病,如抗菌素能杀菌,使肺炎病人痊愈;抗癌药能杀死癌细胞,使肿瘤缩小;胰岛素能降血糖,使糖尿病得以控制;止痛药可以镇痛,使关节功能得到改善,等等。但药物一般都还附带着一定的副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如一些病人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有时可致命;抗癌药物可引起骨髓抑制、脱发和胃肠道反应;胰岛素过量或使用不当,可引起低血糖,甚至休克;部分非激素类解热镇痛药可引起胃肠道出血,引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甚至死亡。
正因为如此,每一个新药在交给医生处方之前,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临床前试验,包括细胞培养和动物试验(从小动物到大动物),临床一期、二期和三期试验。在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在临床使用后的一段时间里,还要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继续进行跟踪(所谓临床四期,也叫临床后试验)。
由于对药物的筛选很严格,平均每500个化合物(或者叫候选药)中,只有一个最后被美国FDA批准,可以上市用于临床治病。
那么,民间流传的偏方,既没有商标及有关成分与作用的说明,又没有临床试验作为依据,应该说,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值得怀疑。可为什么会有人相信,并有人会互相传方呢?这就要说到暗示和暗示治疗了。
暗示和暗示治疗
这里借用一个对巫医治病的研究报告来讲解这个问题。有人对某山区巫医治疗过的病人作了调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急症或重症疾病,如肿瘤、结石和血液病,没有一例被治好,可以说是无效;相反,有的病人由于被延误了治疗而导致死亡。第二类是慢性疾病,如结核、慢性肝炎、癫痫和老慢支等,部分病人称“有好转”。第三类是神经官能症和心身疾病,一种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治疗效果“最好”。鬼神果真能治病?从这个调查报告,导出了一个心理学叫做“暗示”和“暗示治疗”的方法。病人信以为鬼神可以显灵(这是前提),经巫医暗示后,病人心理放松,调动了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因此而缓解或痊愈,再经一些“治好”病人的现身说法,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使巫医的“神通”更加玄乎。
暗示治疗是属于一种心理治疗。它通过语言或某些“药物”或某些操作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刚刚提及的巫医和民间传说中“香灰”治病的“神话”也是暗示疗法。同一种药,一个年资高、有名望的医生开的往往效果比年轻医生开的要灵验,这也体现了暗示的“特效”。
科学用药和养生
对民间流传的偏方秘方,虽不同于“巫医”,但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仍不能等闲视之。一般来说,食疗偏方,即用平时经常食用的蔬菜、水果或其他食品来治病。比如,茄子蒸熟后服食治疗痔疮、高血压和便秘;番茄空腹食用治疗眼底出血、高血压和感冒;生梨加冰糖隔水炖服治疗疲劳咳喘;豆腐用醋炖后治疗痢疾,如此等等。只要加工得法,其安全性是无可非议的,使用者只要把注意力关注在药方的有效性上。但是,其他一些偏方,诸如生食泥鳅治糖尿病,盐卤治病,鸡血疗法等,一般不要尝试。
治病,人命关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而使用偏方秘方或是进食“营养品”和“补品”,我们都要学会独立思考,增强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观察,这也是老年人养生、自我保健、自我保护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冬病夏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将于5月14日开始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冬病夏治进行预约。小儿和成人的“三伏天敷贴”可至医院儿科预约,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综合疗法可至呼吸科预约。呼吸系统疾病冬病夏治的适用人群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虚寒体质等。正式治疗时间将从每年小暑至处暑(七月初~八月中旬),共计6周,涵盖“三伏”。(王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