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5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拉菲:价格回归能否带动理性回归
赵志疆
  赵志疆

  据新华社报道,一些超高档红酒价格跌幅逾40%,作为国内主要的进口葡萄酒集散地,上海葡萄酒进口量已连续5个月下滑。上海红酒行情系统显示,截至5月8日,2008年份拉菲的外高桥保税价已从15500元高位跌至7230元,降幅达53.4%。

  波尔多顶尖红酒庄园拉菲在法国轻拍翅膀,就立刻在遥远的中国掀起一场飓风,实在耐人寻味。贵为“酒中皇后”,拉菲在中国激起热潮始于2000年,其后10余年间,更是以每年30%的价格涨幅领先于国际市场。不仅创造了销售神话,而且不断更新价格神话。

  拉菲的独步江湖,在于其不可复制的自然条件、代价不菲的生产成本,以及近乎苛刻的工艺流程,当然,还有号称欧洲“第六帝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强大的资本运作力。但在中国市场,这些似乎并不重要,许多人对进口葡萄酒的消费仍大多停留在“认牌子”和“讲面子”的阶段,他们无暇领悟拉菲源远的文化背景,追求的只是高高在上的排场,以及因此油然而生的优越感。在这种谈不上理性的消费市场中,众多投资者蜂拥而至,一同造就了拉菲不败的神话。正因为如此,法国著名品酒师Desseauve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上称,“最近几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发展特别快,但目前仍然不够理性。”

  拉菲神话首先是被山寨产品打败的。毋庸讳言,国内有不少成功产品的背后,都对应着为数众多的鱼目混珠者。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拉菲每年只生产20万瓶,但中国市场每年会销售60万瓶。在打赢了与“拉菲世族”、“拉菲帝国”等“山寨拉菲”的官司后,本月底,拉菲集团出口部总监将再次来华打假维权。

  国内的山寨泛滥,竟然要劳烦厂家万里迢迢亲自打假,这局面颇为尴尬。但更感尴尬的是投资者,重金投入本为保值增值,一不小心买到了山寨产品,无疑将血本无归。无法辨明真伪,就只能敬而远之。数月前,一位欧洲某国顶级葡萄酒中国总代理商称:“潘石屹都不喝拉菲了。”无论潘石屹是否还喝拉菲,山寨产品对高端消费市场的打击都显而易见。当然,或许还应该加上4月份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颁布的“禁奢令”——茅台已经退出三公消费,拉菲有什么理由独占鳌头?

  当欧洲经济不景气遭遇国内强大的山寨市场,高端红酒价格的震荡调整或许不难理解。实际上,消费任何商品都不仅是在消费金钱,更是在消费一种独特的文化,构建起一个理性市场、诚信市场,依旧任重而道远,期待价值回归能够带来理性回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财经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拉菲:价格回归能否带动理性回归
股东大会看和谐
期待新上海科大不拘一格选人才
媒体观点
“一画风顺”
生孩子?取孩子!
关心生活这件大事
新民晚报评论A04拉菲:价格回归能否带动理性回归 2012-05-14 2 2012年05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