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7日或8日是小暑,顾名思义,小暑是指天气热了,但还没到最炎热的时候。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就是夏天来了风不再带有凉意,蟋蟀离开田野到屋宇庭院的墙脚处躲避热浪,老鹰也避开温度高的地面到清凉的高空中活动了。小暑正交初伏,中医认为这时节人体阳气旺盛,人们应该注意劳逸结合,以护卫阳气。比如,饮食要有节制,晚睡早起,多静少动,体弱者最好能够适当午睡。而且,需要强调的是,这时也正值消化道疾病和红眼病的高发时期,饮食不洁乃大忌。饮食和行动上,都要注意祛湿,可以多吃些清淡芳香、醒脾生津的食物,比如莲藕、绿豆等。各地民间都有传统的消暑食品,比如北方人喜欢吃绿豆糕和喝乌梅汤,徐州人在尧舜时期就开始入伏吃羊肉,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广东尤其珠三角一带则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苡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灯芯花等材料煲成消暑的汤或粥品。而山东临沂地区还有在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的习俗,据说牛喝了以后身体健康能干活。这也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一个折射吧。
江南的小暑美食,窃以为当首推黄鳝。徽帮有名菜响油鳝糊,淮扬菜则有出名的炝虎尾,是因黄鳝丝在盘内摆成虎尾形而得名。而且,厨师们也与时俱进,不断在改良黄鳝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