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上海路网、迎接世博盛会,2007年上海实施了外滩地区第三次大规模的交通综合改造,而外滩隧道建设工程就是这次综合改造的核心。
外滩隧道建设工程因其建设过程中要穿越外白渡桥、地铁二号线、延安路隧道、人民路隧道而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难点,被业内喻为“心脏搭桥”工程。为确保“心脏搭桥”手术万无一失,上海城投路桥公司在工程建设伊始,就组建了由教授级高工带队的工程风险管理团队,以全程监控在建设过程中各类施工风险。并在历时33个月的连续奋战后,把崭新外滩如期交还给举办世博盛会的上海。而今天,每当刘艳滨走过外滩时,总会别有一番情怀在心头。
刘艳滨是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风险监控负责人。跨穿越运营中的延安东路隧道是外滩隧道建设中的重大施工风险点,由于外滩隧道的开挖施工会减轻延安东路隧道上层覆土重量,从而可能导致运营中的隧道发生上浮,如果施工稍有不当,必将会引发延安东路隧道采取中断运营的保护性措施,这就将给本已脆弱的外滩越江交通带来巨大的影响。
刘艳滨作为上海城投路桥越江建设的技术总工,已不是第一次面对高难度的施工风险了,在外滩综合改造工程启动伊始,引进第三方风险监测机构、运用施工远程监控技术等一系列风险防范的工作举措,已在刘艳滨的组织协调下逐一部署于工地现场,从外滩隧道贴身穿越浦江饭店和上海大厦地基的“一线天”;到外白渡桥往返苏州河口“华丽转身”的精确监控,刘艳滨和他的技术团队都留下了辛勤汗水。
“隧道上浮已由4.5毫米发展到4.65毫米,如果开挖幅度再增加一些,可缩短一些开挖时间,减少对隧道的扰动……”刘艳滨在施工技术分析会上讲解着。室内烟雾依旧浓重只是不再嘈杂,一屋人都在静静地听刘艳滨的技术分析和讲解,从他们平静的眼光中可以看出,目前的施工技术调整并不是毫无风险可言,只是这种风险是可以防控的,并且是当前整体施工方案中最为合适的。
为严密监控隧道的“起伏”情况,刘艳滨在此后的十多天里,白天始终坚守在工程一线,而晚上也要求工地技术负责人将最新的数据变化情况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定时告知。经过缜密组织和严密监控,工程安然穿越过延安东路隧道,并取得了穿越期间最大上浮控制在10毫米内的平稳成效,确保了延安东路隧道平稳运营。刘艳滨在随后举行的工程穿越隧道总结会上说:“其实我们的工作也像雕塑家一样,精品佳作不仅要有好的理念,更要有好的过程,只有掌控好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把最好的作品留给城市,留给后人,才能最好地展示‘精品共建,安全同行’的上海城投路桥精神。”
明日请看《筑巢引凤新江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