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老板如何与朋友相处,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比如开饭店吧,经常请人白吃,那说明你太嫩,不适合干这个。吩咐手下给朋友优惠吧,有时一个疏忽没办好,严重的能伤了朋友的面子。况且,如果朋友三天两头来呢,让你经常出面打折,朋友不成了叫花子了,脸面往哪搁?聪明点的办法,准备点优惠卡,既给了朋友面子,又控制了人情支出的幅度,只不过少赚点罢了。但是,这样的惠友之道,常常被纯粹商业化的打折花招鱼目混珠,你给人优惠卡时,说不定人家还以为你满身铜臭呢!于是,做老板的只有辛苦点,来了朋友得自己盯着,灵活掌握,像在钢丝上跳舞,切莫走神,更不能大意。
个体老板的待友之道,虽然有时难免沾上点商业气息,但总的来说,更多地折射出的,还是他一贯的品性和为人。笔者有位不经常碰头但日久便会想起来的朋友,他开了饭店后,新出了什么菜,或遇上了什么好事儿,就会来个电话,请我去打打牙祭。他的店坐落在我上下班路过的地方,非常方便,所以一般情况下我总会赴约。偶尔家人聚餐或请客,我就摆在他的店里,也不事先打招呼。结账时,不管朋友在与不在,柜台上从不拒绝,但总是坚持给我打折。不管身在店堂,还是经过那里,我总会感到有种友情的温馨,淡淡地弥散在身心。后来,这位朋友不开饭店了,我们还如从前,过了一段日子,便想起来碰头坐一坐,不管谁请客,不问酒淡茶浓。
有段时间,我经常去另一家精致小巧的路边酒店。它开在环境静幽、梧桐掩映的地方,店堂的布置很文雅、很安静,菜肴也有特色。女主人徐娘半老,相貌平平,但说话绵绵的,很热情。我喜欢那种氛围,与人小聚便经常放到那里。那天,有位朋友拿过我手里的结账单,仔细看了看,瞪着我说:你不是很熟吗,老板娘怎么连白开水都不肯白送?出门时朋友仍在嘀咕,我有些不以为然。但是,内心暗暗觉着这里文雅宜人的氛围,还有老板娘温婉的笑靥,有些捉摸不透了。以后与人吃饭,便去了别的地方。
不管怎样,只要账结得明明白白,做老板的即便一钱如命,丝毫不讲情面,也算是“取之有道”的,君不见“宰朋友”早已是常见现象了么?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还有比这更过分的呢!前不久,笔者陪朋友去一家饭店,取回一笔被“蒙”走的钱。原来,朋友的单位摆宴会,有个干部与这家饭店的老板是朋友,便找老板订了十几桌,并垫付了几千元定金。事毕,单位会计与老板结账时,发现对方“宰”他比“宰”陌生人还狠。而且,老板发现会计并不知晓预付定金之事,结账时便没有剔除定金。瞒天过海的事败露后,老板很不爽快地答应退还定金,没有一句道歉。老板的朋友不便再来,我们来到店里,老板避而不见,委托别人出面。
等候对方退款时我四下环顾,发现这是闹市区一家很有腔调的饭店,装饰摆设古雅考究,弥散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进门处还有个流泉淙淙的水池,开着粉色的莲花。凑近细观,发现那株“清雅高洁”的荷居然是假的,几可乱真。抬头又见高几上的一盆君子兰,蒙着厚厚的灰尘。忽然觉得,这个匠心处处、徒有其表的所在,其实龌龊得不值得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