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永恒题材。我创作过这方面的书画篆刻诗文作品(附二十多年前刻就的图案印)。今则以“春光明媚”四字作文字学上的解析。
甲文的“招牌”春(图一),很容易看出这是报春图,其构形是暖日在草木间,鸟儿于林中飞出。静心谛视这神奇甲骨文“春”,即便当今不同国度使用不同文字的人们,都可从这简明隽美生动形象的字里读懂日煦煦、草萋萋、叶萌萌、鸟呖呖、风徐徐等诸多春的符号,春的讯息和春的意象;都可感知春的况味,春的浪漫。于是岁月在“春”中苏醒,心里有“春”的悸动。
春字之“鸟”又识定为屯,形如小草探出地面,“草出”是因为“日”把土地烤暖,大地回春了。屯亦为声,屯在日上的旾萅等,春之或体也。古人认为五行中木属春,另有甲文春,日上之木“抖动”着(图二,也有无日抖木),应指春天里“木”抖擞的生长状态。殊致同归,数“春”皆妙哉。
顺语,正体字与春同头的秦、泰、奏、奉,小篆“头法”皆异(图三),写篆者很容易弄错,要了解古汉字这是必须记住的。
光,甲文如跪之人(奴隶)举火把照明(图四)。人类从远古的旧石器时代就发现和使用火了,直到19世纪前的绵长时间中都用火照明,所不同的仅是人举火把的“光”进展到以油灯、蜡烛等点火。
明,甲文与正字皆有两款,日月为明和囧月为朙。前者无需赘笔,而朙之囧由于形同苦瓜脸,近几年来已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十分流行的表情符号,在表示窘迫、郁闷、无奈时往往用囧字。可谓“老字”新唱,魅力登峰。
在文字学上囧又作冏、炯,本义即光明,故与明通。此形为何是光明义,原来囧就是有窗棂的窗户象形。综合甲金陶文,列出18款囧(图五),可以一探美轮美奂的古代窗棂,是否对现代装潢设计有所启迪呢?相较于直接的日月明,黑暗中柔和月光从各种样式的窗牖中泻进屋内,地面呈现对应影纹的囧月之朙,平添的是浓浓诗情画意,令人遐思。
媚,从女从眉。眉,甲文作(图六),即眼与上方眉毛的共形。先民造字理念煞是正确,如不画眼就不易清楚地表现眉。很古起爱美女子就在意眉毛的修饰,唐代更有名句印证,“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女配眉成媚,形容女子娇美可爱。金代史学家元好问《梨花海棠二首》有“妍花红粉妆,意态工媚妩”的诗句,“媚妩”用得多么贴切,而“最贴切”的莫过于将明媚献予春光了。
在新世纪明媚的春光里,中华汉字这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又能独立成为艺术品的文字,一定会不断汇聚时代精神,焕发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