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7月2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伦敦眼
小娴
  四年一度,奥运重来。对伦敦,这是他们的第三次,奥运史上,怕是绝无仅有。所以,英国人口气颇大,也不忌讳重复,打出了“奥运回家”的牌子——记忆中,8年前的雅典,主题也是“回家”,毕竟,现代奥林匹克的发源地,是在人家希腊。

  其实,选择“回家”这个主题,为的只是拉近距离,增强彼此间的亲近感。奥运会,就是一个全球人的大聚会、大狂欢,赛事搭台,说到底,那是个社交平台,增进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了解,还有,彼此间的感情。

  可以预计,信息时代,本届奥运会人们会通过网络,更快捷、更直接地了解到任何一个项目的比赛详情,所以伦敦也被预称为“首个社交媒体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社交媒体负责人阿里克斯·霍特称,本届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官员也好,明星奥运选手也好,都会选择用互联网来介绍奥运,形式包括网络直播、视频剪接……这样,可以与公众更快更多地互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平媒的落点,又在何处呢?

  此次伦敦奥运会,本报坚持派出了6名特派记者,其实,也就是希望通过这6双视角独特的眼睛,去到一线,去到现场,通过我们的观察,去捕捉电视镜头、网络报道或许可能忽略的一些细节与点滴、人与事,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新闻,去报道赛事,去阐述我们心中的奥运理念——体育,并不仅仅只是奥运会;而奥运会,也并不仅仅只是体育比赛。我们不拒绝奥运金牌,但我们关注的点,又绝不仅仅限于金牌,限于中国军团……

  我想,奥运会的一大特点,就是搭建一个大家参与进来的平台,让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不同理念的人,聚齐一起、乐在一起、说到一起,能够通过比赛这种形式,彼此相识、相互交流,留住一个个美的瞬间,留下一段段情的记忆……那,才是我们心中想带给您的奥运报道。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特刊取名《伦敦眼》,就是想通过我们前方6双慧眼,去观察奥运、思考奥运,与您共话奥运。伦敦眼看奥运,其实,也就是用我们的眼去看世界,用我们的方式去解读这世上各式各样的人,以及缤纷色彩的事。 

  小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法治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专版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康健园/保健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伦敦眼
《眼低手“高”》专栏
《一“晏”知秋》专栏
带着我们的眼睛 怀着你们的心愿
《鹤眼云“心”》专栏
伦敦三届奥运 历经百年沧桑
《一夫当“关”》专栏
《“苒”情岁月》专栏
《大本“钟”声》专栏
新民晚报专版A17伦敦眼 2012-07-23 2 2012年07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