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秋海棠》作者,老上海秦瘦鸥先辈的回忆,他于上世纪初曾在本市北京东路广西路上的“笑舞台”看过趣剧——笑料很多的文明戏(笑舞台当时经理为苏石痴)。有位日本留学回来的徐卓呆(又名半梅),为新剧(别于旧戏曲即文明戏)的上演出了很多力,而且还自编、自导、自演,滑稽突梯,笑料百出。更有张冶儿、王无能、易方朔、江笑笑、鲍乐乐等演员,阵容非常强大。滑稽剧目中还有《遗嘱》《刘姥姥进大观园》《钱笃笤求雨》《山东马永贞》等等。其中王无能的一曲《哭妙根笃爷》轰动一时,还灌了滑稽界的第一张唱片。
现在,同样在北京东路的原黄浦剧场已被命名为“笑天地”,真可谓巧合。“笑天地”离百年前的“笑舞台”不过一路之隔,岂非“笑”的百年延续?而且这里是戏曲界的热门宝地。请看:笑天地对面(五金公司橱窗)是大来剧场,乃雪声越剧团的发祥之地。斜对面的丽都剧场,是尹桂芳芳华越剧团唱红之地,也是范瑞娟、傅全香东山越艺社首演南薇改编的《梁祝哀史》和《孔雀东南飞》等文学品位较高剧目的地方。当年的演出,吸引了众多的知识分子与许多“三角牌”(挂有三角形校徽的中学师生观众),大大扩大了观众面。
这块戏曲界的兴旺宝地,有百年基因为之承传。故说“笑天地”必定基业昌盛、百世笑传。预为祝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