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是童年生活的载体,巷子是老人回忆的纵横线条。在城镇长大的人,无不眷恋巷子。巷即小街、胡同;吴方言称小巷为弄堂或里弄,弄堂也作“弄唐”(祝允明《前闻记·弄》曰:“今人呼屋下小巷为弄……俗又呼弄唐,唐亦路也。”)。坊也是里巷的意思。
在杭州出生和长大的我,对杭城的巷子有一些印象,首先是我们家住的那条巷子叫汤团弄(我记得门牌上写的是“湯糰衖”,全是繁体写法),祖父对我说:“杭州有两条汤团弄,别人问你要说清楚,是‘岳家湾汤团弄’,或‘下城新桥汤团弄’。”话说我们那条汤团弄不算很短,但是好像只有八九个门牌号码。其实一个门牌号码标志一个宅院(墙门),一个墙门里也许只有一家(往往是开丝织厂的),也可能住着十几家、二十几家。记忆中有少数宅院一进去就是一条很长的通道,因为两边没有窗户,所以黑乎乎的一直通到里面的天井。有一天放学,一个同学邀我去他家玩,他们家也是这样的格局——要通过一条“巷中之巷”。
江南多古镇,古镇多巷子。离上海不远的西塘,镇上的建筑具有浓厚的明清风格,以前这里多大户人家,深宅大院导致了深巷长弄,全镇有122条小巷(弄堂)。来到这里的游客免不了要去穿越一下“石皮弄”,这条巷子全长68米,最窄的地方只有80厘米。石皮弄是西塘最窄最长的巷子,地面用168块石板铺成,体现出江南水乡的特点。
福州的三坊七巷乃唐宋风格的坊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排列的十条小街,这一街区也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成都的“宽窄巷子”则反映出川蜀地区行和居的文化,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布置的街巷和穿插其间的民居组成。
小巷,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韵味,哪怕是雨巷也同样有着不寻常的情致;有人的巷子和无人的空巷,都会让人生情。
但是有一点巷子是必须具备的,那就是生活气息。让人喜欢的巷子应该有两个基本条件:巷子要幽深,巷子要狭窄。
于是,凡是来到德国罗伊特林根旅游的人都被告知:请您侧身收腹穿过施普罗伊尔霍夫小巷。这条巷子虽然长度不长(只有6米),但它是世界最窄的巷子——最宽处43厘米,最窄处31厘米。5年前(2007年3月7日)《吉尼斯世界之最》为该巷颁发了“世界最窄巷子”的证书。这条窄巷在罗伊特林根已经存在了300年,300年前的一场大火毁灭了市内许多中世纪的建筑物;当人们重建这些房屋时,在房屋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间,以免火灾发生时火势很快蔓延到别的房子。
施普罗伊尔霍夫小巷一侧的建筑物以前是施普罗伊尔霍夫医院的粮食储藏室。由于人们把这一间隔作为交通通路使用,因此被认定是一条巷子。
我想,中国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巷子,弄几个“世界之最”应该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