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老村子故事之一
~~~——老村子故事之一
~~~——老村子故事之一
~~~——老村子故事之一
~~~——老村子故事之一
~~~——老村子故事之一
~~~——老村子故事之一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波光的记忆
——老村子故事之一
桂文亚
  桂文亚

  下了905客运,转进回家的路,脚步顿时轻快起来。村子里很安静,除了两旁住家透过窗口的柔和灯光,就是电线杆和油加利树投下的影子了。

  住在这里近五十年,最早巷口的中正路是一条窄长田埂,遥遥通向北新路,朴实的农舍和一亩亩青色稻禾,是当时的乡村景象。

  时代变迁,如今早已改头换面,平整的柏油马路两旁,商店林立。暮色中,华灯初上,中正路有如一条灰腰带镶上了五彩钻,晶晶发亮;待暮色渐拢,腰带由珍珠灰转油黑,五彩钻更加闪烁;加上四通八达的客运呼啸来去,附近学校的书卷味儿混合着夜市蒸发的食物香味儿,中正路俨然成为新店市的星光大道。

  “炎明新村”不一样。炎明新村虽然位在中正路的心脏区,却是闹中取静,活像个上了岁数的老人家,成天端把旧藤椅坐在巷口看风景——春天,轻轻拂面的凉风;夏天,让人窒息的高温;秋天,不知打哪儿飞来的落叶;冬天,热气腾腾的涮涮锅小店;当然,还有数也数不完的脚踏车、摩托车、轿车、货车、公交车和游览车;男人、女人、小孩和老人;抱着猫咪的漂亮小妞和牵狗溜达的老公公在过马路,提着菜篮的老婆婆买鱼又买肉……中正路每天上演不同的戏码,只有“一甲子”的炎明新村,以“耳顺”的姿态,偏安一隅。

  村里有四十几户独栋人家,各住各的。老实说,居住环境虽好,住的皆非富人。父亲是军人,“炎明新村”的土地原属国防部所有,顺理成章,就在这里住下了。不过当初我们住的房子并非公家配给眷村,地是公地,地上的房子却是私人自费的,父亲买下旧房子,我们一家四口便安居在此。搬来新店那年,我十五岁,妹妹十四岁,到如今,父母双去,妹妹远居,独余我一人。

  早期,村子里住了不少父亲辈的同事,但因为房子可以自由买卖,进进出出,也迁进不少“各界人士”,父亲这一代人陆续凋零,更加复杂的住户关系使得村子的重建协商迟迟无法解决,暂时的幸运让它至今仍在夹缝中生存,否则,房子被改建成魔术方块似的高楼,人如果像“东西”一样塞进“置物箱”里,该是一件多么难以呼吸的事啊!

  我住村子中段,下车走进巷子,回家顶多五分钟。我总是慢慢地走,走得很珍惜,真心希望它永远这样留驻。走在十月的树影下,抬眼望向中秋的夜空,弯弯的月儿这时正在夜海中浮沉,轻飘飘的很是惬意;一阵浓郁的花气袭人,原来是对门邻居栽种的一大排七里香传送过来的。

  这家主人阿宝哥脾气挺大,壮年时经常在家扯着嗓子骂小孩,粗声粗气十分火辣,我看见他,总不自觉地低头快步。二十多年过去,年岁大了,又添了两个可爱孙子,脾气改善不少,家里不但养了雄赳赳的大公鸡、优雅稳静的灰鸽,还把心思放在植物和盆栽上,门里门外,花红叶绿,煞富生气。紧接又听见一种熟悉的粗哑家禽声,伴随着另一种生疏的、但更粗哑的破锣声,我不禁睁大眼睛,这才赫然发现,阿宝哥二楼加盖的铁皮屋外,挂着一只巨型鸟笼,里面新来一只光华四射、天仙般的孔雀,那不可思议的破锣声,赫然是从它嗓子里发出来的!

  时间姥姥也许真的听见我的祝祷词,她让老村子紧紧拽住裙脚,尽可能远离红尘……往门前老树墩上一坐,重温“农家乐”,是多么惬意的幸福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社会新闻
   第A04版:目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纪念温暖
父亲的一九四二
波光的记忆
芳树无人花自然
草书
家里的“不速之客”
十日谈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2波光的记忆 2012-12-16 2 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