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作为上海“千人计划”引进的一员,年过六旬的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老钱”钱学煜,带领一批留学生在浦东张江地铁站旁租下150多平方米的房子,创办起理想能源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当时被周围不少人视为“异类”。
新年伊始,“老钱”和他的团队传来喜讯:团队研发出具有国际尖端技术水平的国内首台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并将投入生产。这已经是“老钱”们3年来的“两级跳”,再次在国际“绿色能源”高端装备领域中拔得头筹。
“老钱”团队的故事,只是浦东创业者的一个缩影。怀揣着一个梦想,遭遇创新改革中的种种障碍,是望而却步、“绕过去”,还是“打个洞钻过去”?
浦东开发开放的成果,数字很有说明力。在上世纪90年代,浦东的GDP总值为60.2亿元,到去年年末,预计达到6000亿元左右。2013年,是浦东“二次创业”蓄势发力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为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浦东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开创二次创业的新局面。
浦东二次创业,源动力何在?人才是第一资源。PPTV网络电视创始人姚欣说,浦东“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对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扶持,深深吸引他和他的企业扎根浦东。无论是浦东“百人计划”不惜重金揽人才、人才公寓让人才“诗意地栖居”,还是国际人才城里的“谈笑有鸿儒”,都让许多人找到扎根浦东的理由。
二次创业,产业布局南北融合定下发展主基调。根据浦东“4+3”产业布局,陆家嘴、上海综保区、张江、金桥四个先发效应区域,主导功能增强,配套功能完善,转型发展加快,集聚辐射作用凸显;迪士尼、前滩、临港三个新拓展区域,开发主体、规划定位、目标节点逐步明确,开发建设进入快车道。
二次创业,区域发展与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比翼齐飞,让老百姓共享改革成果,成为持续发展之本。在去年区两会上,浦东新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承诺,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在今年两会上,浦东新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显示:去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0%,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比上年增长11%左右,兑现了政府当初向百姓许下的诺言。
从金茂大厦到环球金融中心,再到日长夜大、即将创下新高的上海中心……20多年来,浦东开发开放的每一步,正如这些地标性建筑一般,屡屡刷新“制高点”纪录,吸引中国乃至世界的眼球。“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是浦东开发开放的精神实质,也是踏上二次创业征程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