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年了,我提前回老家探亲。一天,与妈妈坐在炕头上拉闲话时,妈妈突然用平静的语气说,她不想活了。一听这话,我不由地心头一震,蝼蚁尚且恋生,为什么妈妈会说出“不想活了”这样的话?
首先让我想到的原因,是弟弟的去世。弟弟是去年走的,只有五十多岁,他在我们兄妹三人中最小,一直深受妈妈的疼爱,比如说,他到七岁时,妈妈仍让他吃奶。不用说,弟弟的死对妈妈是个沉重的打击,当时我们就担心她受不了。可当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时,没想到她老人家相当平静,只是悄悄地落泪,并没出现什么激烈的反应,尔后,反而安慰我们大家说:“一人一个寿辰,为治病救他,钱花了,心尽了,他要走,有什么法子?”难道说,时间已过了这么久,她会因此而不想活吗?应当是不会的。
其次我想到的原因是妈妈的病。妈妈十多年前患上了脑血栓,这些年来,由于妹夫是医生,能及时吃药、打针、输液,冬季时还配吃丸药,加之妹妹的精心照料,在饮食上注意,因此维护得不错,只是行动不太方便,连她自己也说:“我坐在坑上,就和个没病的人一样,倒好像是装的。”她每天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天热时,还会到院门外,看路上人来人往,或听人们谈古论今,日常也没有什么愁云密布、唉声叹气的情形,甚至在初患病时,还劲头十足地栽了梨树、枣树、苹果树和花椒树,深信她会看到它们挂果。难道是妈妈现在不再自信自己的生命力,于是不想活了吗?看来也应当不是,因为若是出于这一原因,或许她早就会说这样的丧气话了。
再次让我想到的原因是她心里有什么烦恼,或是我们有什么不周到之处,伤了她老人家的心。可是,细细想来,我和妹妹并没有对老人家不敬之处,就是妹夫,也总是对她彬彬有礼,一家老小,和和气气,从无高声恶气,在老人家生日时,更是无论老小,本地的,外地的,都会齐聚膝下,欢天喜地,一片祥和,至于平时,也并不愁吃愁穿,日常生活,则有父亲做伴照料。所以,是不可能因此而惹得她老人家不想活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妈妈会说出“不想活了”这样的话呢?
是妈妈随后的话,让我知道了妈妈何以会平淡地说出“不想活了”这样的话。妈妈说:“我现在是什么也做不了了,活着真是你们的累赘呀,凤兰也太受累了。”噢,原来是这样!是的,由于妈妈患的是脑血栓,虽然没有瘫痪在床,但这毕竟行动不便,就是上个厕所,也得或是坐着轮椅,或是有个人扶着,才去得了,而日常生活的诸种小事,也往往需要有人照料帮助。因此,这些年来,父亲没少付出,妹夫没少付出,至于妹妹,更是没少付出,以致妹夫退休之后,为了照顾老人,他们一起从城里回到村里,又是洗涮,又是做饭,又是日常照料。也许在别人那里,觉得这一切都理所应当,但妈妈历来是个自立要强的人,因而在她的逻辑之中,让子女为她做太多的付出,是不可想象的,是不能忍受的,并认定是她拖累了孩子,这让她受不了。
听妈妈说出了她“不想活了”的原因竟是这样,我不禁心头发酸,也让我再次体会到妈妈那颗永远想他人之好,念他人之情,不想麻烦别人,不想让别人为她操劳的心。人常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正是妈妈的写照。我安慰妈妈说,她老人家为把我们带大,不是曾付出了许多许多吗?在三年困难时期,她在生产队里下地干活,挣下个糠窝窝,不也是让我们吃,而她却一口也舍不得吃,只喝点稀饭南瓜汤以充饥吗?不是为了给我做鞋,顾不上家里地里劳累一天,还曾熬一夜吗?不是在我们兄妹生病时,她总是精心护理,心急如焚吗?我们现在为她做点事情,我们在她年老有病之际,不是理当尽心尽孝吗?人生如枣核,中间大两头小呀,要不,要子女有什么用?
妈妈听后,没有说话,只是长叹一声,从这叹气声中,我分明听到了声,这心声表达的,仍是她只愿付出不想回报,特别是不愿子女,为她作更多的付出。妈妈那金子般的心,永远在发光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