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2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漫步东林书院
朱伟强
  朱伟强

  很早就从邓拓先生的杂文《事事关心》中知道东林书院,只是一直无缘到实地参观。前些天参加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考察活动,有机会身临这几历废兴的著名书院。

  导游小周是位热情开朗的阳光青年。据他介绍,东林书院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由北宋哲学家杨时创建于政和元年(1111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了。

  进入书院的大门,首先是昂然挺立的石牌坊。坊额正背各题“东林旧迹”和“后学津梁”字样。细看石坊,上面雕饰有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鲤鱼跳龙门等精美图案。

  书院建筑布局采用“左庙右学”形制,左边建有祭祀建筑燕居庙、三公祠、道南祠等;右边为丽泽堂、依庸堂,再得草庐、晚翠山房等讲学建筑。另外还有藏书及生活用房等。院内古树成荫,池中碧水荡漾,经历过多次修葺的粉墙黛瓦、小亭长廊散发着浓浓的书香。依庸堂是书院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堂名为“依乎《中庸》”之意。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名联现悬于此堂,为廖沫沙先生于1982年手书。我和同行的上海市人口计生委的老徐反复观摩这副对联,流连再三。东林党人“倡实学以救世,视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读书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受外国欺辱而奉献自己的才学。我想,即使在市场经济大潮翻涌的今天,这种精神也不会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

  建于清顺治十一年(1655年)的再得草庐,是清初学者、东林书院山长高世泰读书讲学重要场所。草庐因杨时诗作《此日不再得示同学》而命名。诗中“愿言绩学子,共惜此日光;术业贵及时,勉之在青阳”的警句,今天读了仍发人深思。堂内放着几排板凳。小周告诉我们,从2003年开始东林书院组织开展了“琅琅读书在东林”少儿经典诵文活动,每个双休日孩子们就到再得草庐朗读《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作品。我们听了感到欣慰。我通过小周向书院建议,以后幼儿还可读些《木兰诗》《少年行》《示儿》等诗篇,让他们从小在心灵里播下爱国主义种子,使东林精神代代相传。

  书院里基本无别的游客。人们到无锡,去的最多的是灵山大佛、梵宫、鼋头渚等景点,东林书院少有人问津。然而,正是这东林书院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和精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人才
   第A17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教育周刊
   第B10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1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2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3版:市场之窗
   第B14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5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6版:市场之窗·广告
昙花一现
鱼刺卡喉咙以后
开启黄金时代
漫步东林书院
民工行
借票办婚事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漫步东林书院 2013-02-20 2 2013年02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