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2013年03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回味铁道部去年的辟谣
何小手
  何小手

  正值两会,代表、委员在会场内发表意见,共商国是,会场之外,民众亦普遍关注。这样一次重要的大会,注定不只是体制内的独奏,各种声音,不同意见,都将汇聚在一起。此现象不仅源于民众参政意识的觉醒,还与这个web2.0时代密不可分。

  其中一个现象是,很多人尤其一些公益人士或专家学者,他们利用网络,就自身熟悉的领域发出声音。例如“大爱清尘”公益项目发起者、媒体人王克勤近来即呼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尘肺病农民工群体,并希望就此推动相关立法,而此后的确有人大代表表示关注,并听取意见,欲将相关建议提交至两会;另外,也有学者在两会前与代表、委员交流,表达诉求或主张。而至于普通民众所津津乐道的环境保护、税负等话题的持续讨论,也在两会上得到回应,其中尤其是税负话题,这两天“税收法定”原则多次被提及,征税有望进一步规范。

  两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正从宏大叙事向公共生活的细枝末节转变。关注中国社会走势的人定会珍惜这样的机会,他们作为体制外的参政人,逐渐舍弃过去那种只呈现问题而不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的做法。尽管有网民仍然热衷调侃两会雷人雷语,尽管有些媒体的名人视角并无变化,尽管政协委员带着杂文风格的发言仍然博得阵阵掌声,但种种迹象表明,回归基本且最重要的参政议政,方是民众对会议的寄托;“代言人”尽心履职,发表、倾听、读懂那些反对意见,才是民众的福祉。

  会议无疑将左右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尤其是重要领域的改革。今年两会的一个重要话题是政府机构改革,其中铁道部的命运备受关注,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在此期间表示支持改革,而最新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也显示,铁路将政企分开。然而,回顾此前的改革进程,不难发现,今天获得这一成果颇为不易。细心的读者应该记得,去年年底经济观察报报道《筹组三大集团 铁道部政企分开》,被铁道部方面辟谣,该报此后在头版致歉。

  改革方案印证了报道内容,或许此报道的确存在不规范之处,但从它掀起的波澜,以及当时铁道部方面的坐立不安,足可见出,支持与反对的确有过交锋。今天,很多网民怀念报道记者那句“知道这一天会到来,所以我淡定从容”,相对而言,文章的报道失范可能很少被人提及,而作为记录中国社会改革的注脚,则很难被遗忘。(作者为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特约舆情分析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热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3·15专刊
   第A17版:3·15专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社会与法
   第A23版:社会与法/特别关注
   第A24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医苑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网吧直通车
回味铁道部去年的辟谣
“萌”的背后
部长也有网购烦恼
少一点不假思索的拒绝
两会,要减负也要加压
新民晚报评论A06回味铁道部去年的辟谣 2013-03-11 2 2013年03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