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坚定了他推进中国航母研制的决心
时隔短短七个月后,1987年11月,邓小平就亲自点将刘华清出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并委以统揽军队装备现代化建设之重任,使其成为继聂荣臻元帅之后,共和国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战线的又一位领军主帅。此后10年,中国军队装备现代化建设与发展,驶入刘华清主导设计的新航程。变化是显而易见的:1988年,中央军委首次提出:“要注意空军、海军装备的发展。”进入90年代,更进一步明确装备建设要把海、空军作为重点。
由刘华清主持编制、以海军党委名义上报军委的《海军2000年前发展设想和“七五”建设规划》和《海军2000年前装备发展规划》所列重点研制装备与预研项目,不仅悉数获得通过,而且航空母舰的论证预研工作,也在刘华清的直接统领下,由国防科工委、总参装备部、海军和相关工业部门分工协作,展开了全面系统的调研和卓有成效的论证。
2005年2月3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五。上午10时许。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张定发上将,海军政治委员胡彦林上将,来到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住所,向这位九旬老人提前恭贺新年。今天,他俩为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首长备置了一份特殊的“贺礼”。
刘华清精神矍铄,清癯的面颊洋溢着愉悦的笑靥。当他将两位海军主官迎进宽敞明亮的会客厅,还未来得及落座,张定发就喜气盈盈地向老首长报告:“刘副主席啊,您的愿望就要实现啦!”刘华清粲然一笑:“耄耋老朽,哪还有什么愿望嘛。”胡彦林告诉刘华清:“中央已经正式决定研制航空母舰啦!”“好啊!”欣闻航母立项上马,刘华清精神为之一振,竖起大拇指连道三声,“好啊!好啊!好啊!”
“现在开始搞,10年可能建成服役。”刘华清抬起双手,食指交叉比画着说,“但要真正形成战斗力,还得再花10年工夫啊!”
“您为航母论证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全体海军将士会永远铭记在心。”张定发深情地说,“希望您保重身体,健康长寿!”“我只是尽了一些谋划的责任。”刘华清报以欣慰的笑容。
送走两位海军领导人,刘华清的思绪久久沉静在遐想之中,20世纪末期主持航母论证预研的历史碎片,一幕幕重现眼前……
1987年11月起,年逾古稀的刘华清进入中央军委决策层,由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副主席,晋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军委副主席。这是刘华清政治军事生涯的巅峰10年。这期间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推进中国航母研制的决心。
1988年3月14日发生在南沙群岛的赤瓜礁海区战斗,将中国海军在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斗争中,海空作战兵力的“短腿”软肋暴露无遗。尽管刘华清采取紧急对策,修建了西沙机场和研制了空中加油机,但他十分清楚,这仅仅是权宜之计。执行远海作战任务,失去了制空权,再强大的舰艇编队都将成为敌手实施空中打击的活动靶标!
1991年1月17日爆发的海湾战争,是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后的第一场高科技战争。全新的作战理论,全新的作战样式,全新的武器系统,彻底颠覆了战争的传统模式和历史影像。两军对垒的浴血搏杀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陆、海、空、天、电全方位的立体战。在以非接触式远程打击为主导的战场上,海军、空军及其武器系统取代陆军成为耀眼的明星。当海湾战争序幕拉开,首先亮相的是100枚从部署在波斯湾、红海和地中海的美国海军战舰上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第一波近千架次抵近伊、科本土进行空袭轰炸的,是从美国航母甲板起飞的舰载机。
透过海湾战争的硝烟,刘华清洞悉了失去海洋竞争对手的美国海军精心策划的由“在海上”战略转变为“从海上……前沿部署”海军作战纲要的全部精义:把航母战斗群的高度机动性、隐蔽性和突然性,与巡航导弹、舰载战机和空地导弹的突击威力、破坏威力相结合,以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取代传统近距离的人力及武备机动,以海军单一的对海作战、对陆支援作战变为海空远程对陆突击,从而开拓出“海空一体”作战的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