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托克维尔的印记
姜龙飞
  姜龙飞

  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当过法官,还曾是法国众议院议员、外交部部长,“立功”于仕途并非他的可能,更是现实。然而,他放弃了,改弦易辙,选择“立言”。这种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傻子,庸才绝对不干。结果,凭借着他“对人事的真知灼见和洞察精微的辨别能力”,一部据认为是不朽的著作横空出世。

  被冠名《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这本书,出版年份1856年,托克维尔45岁。现在,他的行情一夜之间彻底翻盘,托克维尔的大名至少在中国知识界已经家喻户晓,轰动一时的不仅有《旧制度与大革命》,还带红了他的另一本《论美国的民主》。

  托克维尔并非法国大革命的讴歌者,也不是臆想中的反对派,他的贵族父母,是这场革命的阶下囚,险些被送上断头台。从血缘阶级论的视角出发,他应该是天然的保皇党,从骨缝里都挤满了对革命的仇恨。但实际上,他不仅早已拒绝了贵族头衔,自觉变身为世袭制的反叛者,而且超越本阶级狭隘的利益诉求,凭借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把自己塑身为视野广阔的历史观察家。他的高蹈,依托的并非天赋或直觉,从书中的众多章节,我们都可以领略到,对土地清册、赋税簿籍、政府文件、官员通信、会议记录等档案材料的阅读和梳理,为他的立论提供了多么坚实的基础。然后才是理性的提炼和天赋的飞扬,轻而易举地把同时代许多所谓的思想家比成了侏儒。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非同凡响的,即使今天读来,依然有出人意表的震撼。它的非凡之处,如果必须用最简捷的语言概括,也许在于:旧制度催生了大革命,大革命又复制了旧制度,且愈加变本加厉;结论是……托克维尔似乎没有给出答案,至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他只是准确还原了“名为法国大革命的那出尚无结局的戏剧的特殊一幕”,“设法说明和使人明白构成这个时代链条的主要环节的那些重大事件的原因、特点、意义”而已,却并不奢望给法国人民指一条康庄大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四川芦山地震特别报道
   第A03版:四川芦山地震特别报道
   第A04版:四川芦山地震特别报道
   第A05版:四川芦山地震特别报道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农夫山泉公告
   第A11版:农夫山泉公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招生招聘/人才专版
辛波斯卡的古老敌意
天空
好人与故事
托克维尔的印记
《蒲宁中短篇小说选》
坦诚是心,道义是肩
《打工女孩》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B06托克维尔的印记 2013-04-21 2 2013年04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