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保安全
纳兹塔什山口海拔4500米,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其后期著述中认为玄奘归国时走的是这个山口。从《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方位来看,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
4月21日下午3时许,科考队抵达辛滚沟阿然保泰边防哨所,一位年轻的指导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派一名排长带路前往纳兹塔什山口。排长特别像作家茹志娟在小说《百合花》里写的那位小战士,一路上从不主动说话,一直在前面走,看你慢了,就停下来等,见你近了,转身又走。我们穿着高帮登山鞋穿越雪原时,及膝深的雪直往鞋筒里灌,他只穿了一双解放鞋,薄薄的布鞋面很快湿透。问他冷不冷,他从来都只是低头看看脚说“不冷”。
离纳兹塔什山口还有最后两公里时,只剩下一个100多米的坡,但我们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再加上海拔高,每爬六七米就得停下来拼命呼吸。每一次停下来看着山口,我都觉得肯定爬不上去了。
我好几次忍不住问他:“你觉得我还上得去吗?”小伙子总是用力抿着嘴唇,轻声给我鼓劲:“能,肯定能!”当我登上纳兹塔什山口时,我由衷地感谢他,没有他,我不可能登顶。他叫路印凯,山东聊城人,今年24岁。
返回的时候时间已晚,指导员见我们许久未回,放心不下,带着几名战士,开着军车到沟口来迎。多亏他们帮我们节省了40分钟时间,让我们在天彻底黑下来之前驶出了雪原。下车时,领队的复旦大学史地所教授侯杨方带着我们几个人站成一排,向开车的战士90度鞠躬致谢。
驱车送话机
令人感动的故事还在后面,当我们的车开出许久,步话机里突然传出边防战士的声音。原来,去迎我们时,留守的科考队员曾交给他们一部步话机,方便与我们联络。我们走时匆忙忘了拿,这些战士们竟然开车一路追下来,将步话机送过来。卢杉和刘欣两名年轻女队员下车去取时,面对这些可爱的子弟兵,感动得直抹眼泪。
去南瓦根基山口时,由于路上积雪太厚,科考队的一部越野车打滑陷下路基,怎么也开不上来。克克吐鲁克边防哨所的官兵到了下午6时还不见我们折返,估计可能是车子遇险,驾车前来救援,用一根钢索把车拖出,这才帮我们解了围。他们在哨所里准备了葡萄干、巴丹木等小吃,奉上泡好的热茶,炊事员还煮了两大锅热气腾腾的方便面,让饥肠辘辘的我们饱餐了一顿。
特派记者 姜燕
(塔什库尔干县今日电)